《活动月报》及其它 ——铜川文事之三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由此产生了“新时期”这个概念。人们一般把这以后的文学创作称为新时期文学。
新时期文学伊始,人们的创作热情普遍高涨,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但随之而来的矛盾却是发表园地的不足,铜川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铜川那时的业余作者有多少,没人做过详尽的统计,能说明问题的是请彼时刚在文坛崭露头角的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一行讲课,在铜川剧院的前身红星剧院,容纳五六百人的剧场坐的满登登的,走道上都站的有人,还有人进不去,在外面听。由此估计,千把人的创作队伍是有的。
《铜川文艺》是铜川当时唯一的一份文学刊物,季刊,每一期能发七八万字,一年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十多万字。以一个人一年发一千字算,轮一圈也得好几年;更何况每个人创作水准不一,刊物不是福利,不可能排排坐,吃果果。铜川以外当然有许多刊物,但这时的铜川创作队伍刚刚起步,水平普遍不高,在外面发表几无可能。1979年,陕西本土最高权威的文学刊物《延河》,铜川作者的上稿率为零。实际情况是铜川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僧多粥少,许多大编辑部的来稿每天以麻袋计。小小的《铜川文艺》,虽名不见经传,但也天南海北,稿件多多,1980年,还收到过著名的朦胧派诗人顾城的来稿。
《活动月报》由此登上铜川的文艺舞台。
《活动月报》原来是铜川市工人文化宫办的一份小报,类似油印传单,很简陋,不定期,刊登些电影信息、新书介绍、文艺活动安排等等。这时,适应群众文学创作的需要,改成了铅印,四开四版,以刊登文学作品为主,一月一期。
主张改版的叫罗永祥,曾在铜川市委宣传部、铜川歌舞剧团工作过,有一定理论水平,文学素养较高,当时担任工人文化宫的主任。为办好这份小报,罗永祥调来了焦坪煤矿的文艺骨干黄须进。黄须进干事认真,有热情,字写得好,有创作实践和鉴赏能力。于是《活动月报》就热热闹闹地办起来了。
应当说,《活动月报》的创办,对于铜川文学创作的繁荣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它最大的特点是“新”“快”,虽然容量不大,但一月一期,对于渴望发表园地的业余作者来讲,无疑是阴雨连绵间隙温暖的太阳。既就自己发表不了,但经常性地看到熟人朋友的作品,也是一种激励。为促进创作,《活动月报》还搞过一些诗歌专号、评论专号等;另外,坚持每年搞一次评奖,给五元或十元奖金,发一张奖状。我至今还保留了一张《活动月报》1981年颁给我的奖状。
《活动月报》1980年创办,1983停办,在铜川的文学舞台上活跃了大约四年左右。
彼时,创办于1959年的《铜川日报》还未复刊,《铜川矿工报》基本不涉及文学,《活动月报》和《铜川文艺》,被铜川的业余作者称为“一报一刊”。
《活动月报》的创办,除了缓解铜川业余作者发表园地紧张的状况,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启迪了人们的思路,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树立了一个标杆,创造了一种模式。这时,有条件的企业单位纷纷办起了自己的报纸。那时办报,没有刊号这方面的要求,只要单位同意给拿钱就行了。一期印刷费也不过一二百元。能记起名字的有焦坪煤矿的《活动月报》,东坡煤矿的《晨曦》,王石凹煤矿的《扶桑》,桃园煤矿的《桃园矿工》、耀县水泥厂的《水泥报》等。另外,记不起名字的还有鸭口矿、陈家山矿、省运司等单位办的小报。几年后,又有了铜川铝厂的《铜川铝厂报》,郊区文化馆的《济阳文艺》等。
一张小报就是一颗绿树,必定聚拢起许多鸟儿栖息。
当时,每一张小报周围,都有一个作者群,大家定期讨论作品,交流心得,相互鼓励,共同促进。这种状况的直接效应是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铜川创作队伍的梯次,极大改善了铜川的文学生态环境;像焦坪矿的《活动月报》,东坡矿的《晨曦》,坚持了数年之久,有自己的编辑室和编辑人员。东坡矿的《晨曦》还和矿上的广播站联合设立文学节目,有些好稿子《晨曦》报发过后,再推荐到文学节目上播出。播出时,常常是中午开饭时间,人人端着碗,评头论足,如果恰巧作者在跟前,还有祝贺声、咨询声,十分热闹。当然,囿于种种原因,有的小报只出了一两期就寿终正寝的。
此间,还有些小花絮。
某矿小报抽调了一位作者担任编辑。久了,这位作者觉得自己不工人不干部,就找矿上领导要待遇名分。领导说内部小报没有参照标准,作者说按省报(陕西日报)即可。领导说内部小报怎能和省报比,作者说小报虽小,但办的比省报好。领导无言以对,最后只能叹口气说,咱不办算了。
还有一张小报,学《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大报,每期头版都登些矿上重大消息或新闻。一次,矿上超产完成任务,举行庆功会,上了酒。于是,这位作者编辑笔下的稿子就出现了矿领导“频频举杯”的字样。报纸被上一级领导看到了,矿上自然受到了批评。当时,端正党风,不准大吃大喝,矿上其实是打了擦边球。矿上领导一生气,这份小报就被叫停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陕西的文学刊物,除了省作家协会办的《延河》,还有西安市文联办的《长安》,当时,不知哪一个地市的文学刊物提出一个口号:围绕《长安》,流向《延河》,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铜川以市工人文化宫的《活动月报》及各企业单位的小报,行动上就是践行了这个号召,一批作者和源源不断的作品如涓涓流水,汇入了《铜川文艺》,然后流向了铜川以外更广阔的领域。既就是上述花絮,也是这条流水里的浪花,显现出的是生活的生动和多姿。(刘新中)
新闻推荐
让食品安全擦亮城市文明的窗口——市食药监局助力济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本报记者卢虹今年11月,济南以优异成绩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全市上下为之欢欣鼓舞!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全市食药监系统始终秉承“创文明城,食安先行”的信念和担当,众志成城...
济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