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千年古城创城交响曲

济南日报 2017-09-13 12:10 大字

济阳县城纬一路俯瞰。(王宝静 摄)商业街上的建筑外墙露出本来面目。北村街道社区新貌。(张素芬 摄)傅春兰新开设的互联网便民超市。(刘阳 摄)序曲

昔日拥堵的背街小巷变成通畅的大道、曾经垃圾遍地的商业街精彩转身、杂乱的老厂房现在成了居民休憩玩耍的“后花园”……随着创城工作的深入推进,整座城市的基础设施在不断提升。如今,到很多地方走一走,都令人感慨仿佛上演了一部慷慨激昂的交响曲。而济南这座千年古城,也因创城正变得越来越靓丽、越来越令人耳目一新。

第一乐章 大街小巷的华丽蜕变

在城市交通中,主干道显示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而沉淀了城市深厚文化底蕴的背街小巷,则与每个市民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体现着城市的文明深度。如今,济南市大街小巷的风貌焕然一新,已然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一抹靓点。

大街小巷的变化日新月异,很多居住多年的“老济南”无疑感受更深,“道路变得平整、墙体变得美观,原来路边杂乱堆放的垃圾、渣土不见了,转而变成了整齐崭新的花砖人行道和围墙;因为施工而裸露的土堆、因为违建而拥挤不堪的道路,在整治改造后都变成了宽敞顺畅的沥青道路。”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都让居民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对于小巷重现新颜的效果,七贤双龙庄居民感触尤为深刻。“在整治前这里不仅有违建,还因此占据道路,使得道路狭窄,路两边的商店也较为破旧。”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的李大爷说,整治后这里已经焕然一新,道路宽阔平整、街道墙体重新粉刷,还增加了有趣美观的公益广告,“没想到住了这么久还能看到街道‘穿新衣\’的样子,幸福感就是这么来的。”

而位于济阳县城中心的纬一路,则是一条让雅居园小区老住户李强“又爱又恨”的大马路。说“爱”,那是因为今年40多岁的李强见证了这条济阳县城最早的大马路的“诞生”与成长,双向四车道的配置,是当时路面最宽、路况最好的,因此也成了“繁华一条街”,学校、医院、住宅小区、百货商场等一应俱全。

说“恨”,是因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过去的许多“长板”都慢慢变成了“短板”。2600米长的道路遍布马路市场,乱停乱放、乱摆乱占现象严重;随着车辆增多,路面也像突然变窄一样,患上了许多大城市才有的“富贵病”,成为“济阳第一堵”。为此,包括李强在内的周边小区居民开始考虑卖房子搬家,“宁可搭点钱,也得搬出去,太不方便了。”

但今年以来,济阳通过“创城”,把群众呼声最高的纬一路作为“切入点”进行了大规模、大力度改造提升,路面从12米拓宽到了20米,变当初的双向四车道为双向六车道,并增加了人行道,实行人车分流;要求各商家店铺全部进店经营,纬一路全线禁止停车,保持道路畅通无阻。

今年5月,纬一路拓宽改造工程全线竣工,当初让李强和他的邻居们耿耿于怀的“脏、乱、差、堵”得到有效解决。看着拓宽改造后的路面,他说:“就是这条路,让我认准了创城,下步,我还要为创城‘鼓与呼\’。”

第二乐章 商业街区的精彩转身

9月,又到开学季,沉寂了一个暑假的大学城又开始沸腾了。夜幕降临,当山师大学生小吕和同学们来到熟悉的商业街漫步时,不禁眼前一亮:往日拥挤吵闹的景象不见了,眼前的过往车辆都按照新划定的交通标线行驶,走不了几步就有一个新垃圾桶,这样干净、整洁、有序的商业街,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呢。

可“小吕”们不知道,大学城商业街精彩“变形”的背后,是300余人用夜以继日的坚守和努力换来的。大学城商业街位于大学城核心区域,周围10所高校环绕,2005年建成,有大小摊点300余个。繁华的夜市给周围师生和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基础设施配套滞后、遗留垃圾难清理、占道经营阻碍交通、阻塞消防通道等各种难题。

按照把商业街打造成有特色、有活力、有魅力的商业街要求,大学城商业街专门成立创城指挥部,在充分听取商贩声音、咨询区直部门各方面专业人士意见的基础上,投资150多万元对商业街环境进行打造提升,新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子屏500块,宣传板牌100块,绘制文化墙3000平方米,新增垃圾桶450个;修复路面5000平方米,规范出租车位20多个,新张贴禁烟标识500个,增加隔离桩600多个。通过努力,大学城商业街创城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往商贩摊点占道经营、人员密集、交通堵塞的商业街变得道路通畅、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有序,“小吕们”眼前的商业街就这样实现了精彩“转身”。第三乐章 老旧小区里的“后花园”

“你来找我玩儿吧,我们家有院子了,还安上了大门,安全又干净。来了之后,我管饭、管水……”最近俩月,家住天桥区工人新村北村37号楼的陈富兰,逢人便发出这样的邀请。而今年8月之前,她能做的只是出门小心翼翼,天气好就到小广场上遛弯,阴天下雨索性躲在家里,避免院内厂房倒塌被“砸伤”。

其实,老人所住楼房原本就有院子,只是最近变了新模样,让楼院里的居民都欣喜不已。

11日,记者来到这个楼院,发现无论从周边环境,还是房屋构造上看,这里都是典型的老小区。但是很明显,虽然老,却不旧。入院大门半开半掩着,气派不失雅致。院内空间虽然不是很大,但北侧道路上的花砖,还有新刷上白漆的院墙,让院落显得洁净整齐。“我们楼院里马上就要重新铺路了,再栽上绿植会更好看。”85岁的陈富兰像孩子一样,拉着记者炫耀自家未来的“后花园”。

陈富兰说,30年前搬来后,小区基本没有过大变化,看着院内老厂房砖瓦松动逐渐变成危房,楼道内垃圾越堆积越多,招来的老鼠蚊蝇让居民陡增厌烦。尤其是下雨天,她每次都怕院里的厂房突然塌了砸到人。

变化就是始于创城。今年下半年,社区开始集中整治社区环境,在楼院内腾出空间铺设花砖,或者铺设水泥路、粉刷墙体。“8月起,我们陆续开始对辖区所有楼院内进行整改,铺花砖,现在正在进行网线重新铺设,到时候楼院内所有道路都将重新铺好,非机动车道铺上花砖。”

第四乐章 从小餐馆到“互联网+”超市

8日上午,在乐山小区南门一家互联网便利店内,负责人傅春兰正忙着与客人聊天、结账。环顾四周,肉食、水果、蔬菜、蛋奶、日用品等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顾客通过手机下单还能享受配送上门服务。令人想不到的是,3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家面临关停的鲁菜馆。

据介绍,3年前,傅春兰和丈夫从老家来到乐山小区,找了个门头房干起餐馆,一干就是5年。今年以来,随着全市环境整治大潮的深入推进,这里面临着关停的危机。“一 开始我们可犯了愁,5年的客源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傅春兰说,当时注意到小区内马路市场集中取缔,敏锐的她嗅到了新商机——何不转型?

说干就干。在傅春兰家人、辖区居委会、杆石桥街道办的支持和帮助下,原来的鲁菜馆“摇身一变”,一家便民超市开始营业。为了帮助傅春兰一家“二次创业”,杆石桥街道办帮助她申请小额担保创业款、联络商贸局“互联网+”便利店优惠政策,让小店的生意和服务功能越来越好。“与之前的马路市场相比,这里的东西新鲜、便宜,最重要的是开在家门口,真是方便多了。”来往的顾客无不交口点赞。

(本报记者 王淑文 王宝静 张素芬刘阳 邵明红)

新闻推荐

铜川加快河道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责任 已加固改造老旧管网2.45千米

华商报讯(记者郭强)2017年是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关键年,铜川市城市管理系统围绕漆河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责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快漆河沮河综合治理,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

济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