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风景秋天是收获 嘉峪关城乡融合发展侧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李春燕
通讯员赵明霞
“梨树开花时,就举办赏花节;梨子成熟了,就举办采摘节。农业资源和旅游结合起来,农民不出村就能挣钱,不少村民提前进入了小康生活。”近日,在嘉峪关市文殊镇石桥村举办的梨花节上,看着游客兴致勃勃地或赏景拍照,或购买农产品,或观看文艺节目,石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崔志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赏花拍照、骑行体验、秦腔展演、土特美食,石桥村梨花节吸引了大批市民从城市“逆行”至农村,体验田园乐趣。年轻的姑娘们穿上汉服,与梨花合影拍照;帅气的小伙儿尽情体验骑行的快乐;悠闲的大叔大妈们酣畅淋漓地听上几段秦腔,或是随心所欲地买上点农家土产品和特色美食……梨花节让大家体验到了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乐趣。“看着一树树洁白的梨花,心情非常好,感觉自己融入了大自然。回去时还可以买点农产品,真是不虚此行。”游客张婷一边拍着照片,一边与记者闲聊。
石桥村有200多亩梨园,一到春天,梨花吐蕊绽蕾,雪堆云涌,煞是好看。秋天梨子成熟,黄澄澄、金灿灿的梨子挂满枝头,仿若一个个憨态可掬的“金娃娃”在树枝上荡秋千,童趣十足。村干部利用梨花农业景观资源,春天策划组织赏花节、秋天组织采摘节,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赏花、采摘、游玩。
从“种庄稼”到“种果园”,再到“种风景”,嘉峪关市农民的致富观念与时俱进。俗话说,“庄稼经”不如“农中生”。对于庄稼人来说,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尤为敏感,往往是“什么挣钱就种什么,种什么省力就种什么”。
崔志荣告诉记者,他家12亩地,以前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每亩地纯收入600至700元,还不如到城里打上三四天工挣得多。现在,8亩梨园都种了优质早酥梨、苹果梨,每亩梨园产量9000多斤,按批发价每斤0.9元计算,每年可赚6万多元,如果把部分梨子存储在冷库里,在过年前后出售,每斤可卖到2至3元,每年至少可赚十几万元。而且早酥梨、苹果梨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果农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管理,只需按时浇水、施肥、修剪就行。
农村要发展,首先要留住种地农民,能让土地“生钱”。“一亩园十亩田”,种植梨树能挣钱,管理又省心,这让许多农户看到了好“钱景”。石桥村王军朝一家将自家12亩地全种上了梨树,农忙时在地里干活,农闲时在市里销售水果,如今一家人在城里有房有车,过上了“两栖”农民的惬意生活。
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是关键。振兴乡村,就是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嘉峪关市城市大、农村小,农村距离城市近,为发展城郊型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嘉峪关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休闲、观光、旅游为重点的城郊型特色农业,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果树,利用农业景观发展特色旅游,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子。
目前,嘉峪关市三镇引进特色果树4500余亩,主要集中在新城镇安远沟村、峪泉镇嘉峪关村和文殊镇石桥村、河口村,种植的果树有早酥梨、李广杏、毛桃等十余个品种。有些农户在自家果园里办起“农家乐”“烧烤园”,春来邀你赏花、踏青,秋天请你烧烤、采摘,游客还可以随时前来品尝地地道道的农家菜。从“卖粮食”到既“卖农产品”又“卖风景”,果木成为嘉峪关市农民增收致富的“美丽经济”。
新闻推荐
长城以雄伟的工程、丰富的内涵而为世人所知晓。这些散落于长城沿线的关隘,犹如地图上的绚烂明珠,在历史的长河里散发着无...
嘉峪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峪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