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铸伟业 ——参观镜铁山矿记● 张正雄
2018年9月15日,我们从嘉峪关乘坐酒钢专线火车去镜铁山矿参观学习。
镜铁山矿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祁连山深处,平均海拔2600多米。镜铁山矿是酒钢的长子,是酒钢的一张精神名片。酒钢的历史,可以说是从镜铁山矿开始的,先有矿,后建厂。酒钢从此开始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发展史。
这是一个值得共和国钢铁发展史上大书特书的企业,是一个地处祖国内陆、大西北边陲的大型企业。它在一个荒芜偏僻的地方诞生,经过几十年艰难曲折的发展,成为西北钢铁业一颗耀眼的明星。
嘉峪关到镜铁山矿距离70多公里。每天有两趟专线火车往返市区和矿区之间。这是一条从酒钢本部通往矿区的专用线,火车是以前的那种绿皮车。早晨7点, 我们一行跨过了三条钢轨铁道,爬上了约一米高的阶梯到了车厢,从嘉峪关坐上了开往镜铁山矿的火车。宽敞的8节车厢,显得空空荡荡。出发了,火车发出那种早已不闻的咣当声,驶向戈壁深处。中途要经过3个站。宽敞的车厢内,三三两两坐着身穿蓝色工作服睡眼惺忪赶往矿区上班的工人。
火车驶出嘉峪关城区,就进入茫茫戈壁滩。7点多,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映红了辽阔的大地。车窗外,一眼望不到头的戈壁滩显得格外空旷寂寥,散落在戈壁滩上的砾石和星星点点的芨芨草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好像目送着这个急速行驶的庞然大物。
一个小时多后,火车钻进了祁连山腹地,被高耸云天的大山遮住了身影。一下子,车厢内光线暗了下来。火车轰隆轰隆在峡谷中蜿蜒行进,不时穿越在隧道中。车窗外,两边高山连绵相对,巍峨耸立,濯濯童山,高不见顶,仿佛要紧紧夹住这疾驰火车。火车道下,空谷幽幽,北大河河水湍急,滚滚流淌,给荒寂的大山深处一点动感,仿佛像个久居祁连山孩子,奔奔跳跳要逃离这深山僻壤……
9点钟,列车到达终点站——镜铁山。大家纷纷在站牌前留影纪念。我们坐上矿里的通勤车来到了厂部。厂部地处大山深处,背靠大山,北大河从面前流过。此时正是上班时间,厂区行人稀少,显得空空荡荡。只有一排排茂盛葳蕤的白杨树挺立在河畔路旁,给四周石山下的厂区增添了一些绿色。
在选择是上山还是下井时,大家不约而同选择了上山,到采矿一线去看看。到矿区,尤其是到作业区,安全至关重要。我们一到矿区,便感觉到矿上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公路上,交通岔道、人行横道,要求过往车辆都要停三秒并鸣笛,司机都严格执行。同时,在矿区,都要走人行通道,不能随便四处穿行。
上山的准备工作是扎实认真的,出行前必须要穿上工作服,扎上皮带,穿上宽大笨重的长筒黑色胶鞋,戴上安全帽。不一会儿,一队穿着橘黄色工作服的新矿工出现了,大家既新奇也兴奋,许多人都是第一次体验。
穿戴好了工作服,便严肃接受了进入矿区的安全教育。安全员非常认真地讲了安全须知和注意事项。之后便乘车向山上出发。在山上的每一个险要路口,都有安全提示,每到一个工段,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例行安全教育。开车师傅非常认真,技术娴熟,操作规范,一丝不苟,同行的矿长一路向我们进行讲解,让我们近距离了解矿山的基本情况。
巍峨肃穆的镜铁山,黑黝黝的直插云霄,看不见山路,望不见顶峰。一路上山路弯弯,峰回路转,汽车以缓慢的速度盘旋而上。向窗外望去,山势陡峭,光秃秃的山上岩石裸露,寸草不生,很少看到有生命迹象的植物。盘旋而上的砂砾公路,比较宽敞平坦,不时有庞大的生产车辆轰鸣而过。
沿山路上行,海拔在不断升高,2800米、3100米、3600米,路旁的标示牌不断提示着山的高度。随着海拔的升高,我们也越来越接近矿山开采区。这里是露天采矿区,海拔高,最高的作业区海拔在4000多米。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来到海拔3650多米的露天采矿区。可以说这是一个在云端上的高山矿区。远处作业区里挖掘机、装载机机声轰鸣,矿山的岩石在太阳的照射下,像一面面镜子发出幽亮的光。现代采矿,已不见了当年人声鼎沸、人海战术的热闹场面,大型机械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也解放了大量的工人劳动。
站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里四周皆山,远处千岩万壑,层峦叠嶂,灰色、黑色的石山连绵起伏,高高的祁连山冰川上积雪皑皑,晶莹洁白,阳光下熠熠生辉,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格外耀眼。对面的凤凰山上,山石嶙峋,云雾缭绕。环顾四周,群山环绕,壁立千仞。山上没有苍翠碧绿的树木,没有潺潺流淌的小溪,甚至没有顽强生长的小草,更看不见绽放的花朵。眼前的群山是灰色单调的,是肃穆沉寂的,鲜有生机活力。
初来乍到,我们看到的是大自然的雄奇壮观,是群山的巍峨之美,是雪山的圣洁之美,是山顶云遮雾绕的变幻之美。但是,没有身临其境,走马观花是不会感受到矿山工人十分艰苦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体会不到工人们在这里长年累月工作,是何等辛苦的。如果不是置身其中,你永远不会体会到这样一个风吹沙跑、狂风肆虐的不毛之地,一个荒山耸立、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自然条件是何等的荒芜、偏僻、险绝、贫瘠。你一定不会体验到矿山工人工作条件的危险、艰苦、萧瑟、孤寂,也就一定不会感受到矿山工人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战天斗地的精神。
从山上下来,我们参观了铁山精神展览馆。从实地感受到观看图片介绍,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真实记录了矿山人艰苦创业的感人场面,随着讲解员深入介绍,仿佛回到了那艰辛而充满豪情的岁月。在这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铁山精神的孕育和形成过程,对当年矿山建设者的那种奉献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特别是看到当年镜铁山矿革委会副主任韩显沛,为确保高炉能够按时出铁、铁矿石按时运到山下,以共产党人的精神,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曾连续28天不出井口,与职工同吃同住,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带头严格劳动纪律,实行坑口考勤,坚持轮流井下值班,促进了矿山生产大发展的典型事迹,受到深深的震撼和教育,切实感受到那个年代共产党人恪尽职守、吃苦奉献的可贵精神。
遥想当年,在巍峨耸立的祁连山中,发现了铁矿石矿,开始了酒钢的建设,在人迹罕至的大山之中开始矿山开发,难度可想而知。这里山高路陡,高寒缺氧,环境极其恶劣,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的第一代矿山建设者,不畏山高路险,不畏高寒缺氧,以“让祁连山低头,让北大河让路”的豪迈和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面对荒寂的大山,与凄厉的朔风作伴,迎着肆虐的风沙,面对荒寂的石山,住干打垒、地窝子,靠肩扛人背,把水泥、煤炭、炸药、设备运上山高险峻的矿区,开启了矿山艰苦创业的第一步。他们忍受艰苦、孤寂、单调的生活,挥洒青春和汗水,付出艰辛和热血,有的工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酒钢的发展无怨无悔,流血流汗,默默奉献。一代代矿区人,靠着顽强的毅力,艰苦创业,那一车车矿石从镜铁山运出,一炉炉钢铁从酒钢炼出,化成祖国建设的滚滚洪流。
那时候,嘉峪关还是一片荒芜之地,一眼望不到边的茫茫戈壁滩,裸露的岩石,苍凉的大漠,朔风怒吼,风吹沙石跑,没有任何生活基础。在这里,要建厂,要发展工业,可谓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个堪比长征的奋斗历程。早期的创业者们没有畏惧、没有退却,而是迎着困难上,硬是凭着一股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凭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凭着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在这里安营扎寨,白手起家,开始了一个伟大的征程。
从1958年奠基的炮声到1970年产铁、1985年出钢,凝聚着几代酒钢人的青春、汗水、心血、付出。60多年,斗转星移,峥嵘岁月,几代创业者扎根在皑皑祁连、茫茫戈壁,奉献青春、汗水、心血,经历了几上几下的考验,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河西走廊建起了一座雄伟的钢城,为大西北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工业基础,铸就了共和国坚不可摧的强大基础。
酒钢从镜铁山工人奋斗中提炼的“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是对30多年来酒钢人扎根戈壁、自强不息、艰苦拼搏、努力创业的高度凝练和真实写照,是一代代矿山人用信仰与忠诚,用汗水与心血,用勤劳与心血,用奉献与牺牲铸就的铁山魂。这种精神,已经深深融进了酒钢人的血脉,变成了代代相传的精神魂魄,在传承、在弘扬、在升华。
今天,现代化的建设已今非昔比,但是铁山精神依然闪烁在祁连山深处,新一代矿山工人仍然奋斗在祁连山上、北大河畔,虽然工作条件改善了,生活条件方便了,但镜铁山人的精神传统没有丢,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奉献的采矿人仍然在艰苦创业,为酒钢的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黑沟高且深,镜铁育铁人;矿山藏英雄,钢铸铁山魂。
参观了镜铁山矿,不为它的山势折服,不为它的艰苦感叹,为镜铁山人的精神点赞,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新闻推荐
11月10日,由嘉峪关市政府与兰州银行联合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项目——“雄关便民卡”正式在嘉峪关市雄关广场首发。“雄...
嘉峪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峪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