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改革四十年

嘉峪关日报 2018-06-06 08:51 大字

知往鉴今,以启未来。回顾嘉峪关40年改革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经营方式转变(1979—1996年)

放权让利。1979年开始,在国营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中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实行了两步利改税,不断为企业松绑放权,为地方企业注入了活力。

承包经营。1982年开始在农村实行大包干,1981年至1987年,粮食亩产由427斤提高到892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6元提高到662元;城市国有企业推行承包、租赁经营,并对生产资料流通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极大地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转换经营企业机制。1992年开始,对工业企业进行转换经营机制试点,对商业流通企业“三少微亏”的经营门店实行国有民营和社有民营,改革由以政策调整为主转向以企业制度创新为主。

第二阶段,产权制度改革(1997—2004年)

1997年,嘉峪关市开始推行以股份合作制为首选模式,打破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第一次产权制度改革,初步理顺了政企关系。2001年,按照“一退二保三发展”的要求,启动以“两个置换”为前提的第二次产权制度改革。

截至2004年底,全市已实施改制的国有(集体)企业共59户,改制面达90%以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这一阶段的改革,实现了企业扭亏增盈、扩大社会融资,促进了就业观念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三阶段,协调配套推进改革(2005—2013年)

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赋有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全市经济体制改革职能的市发展改革委组建运行,“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2005年经济体制改革意见》发布,新一轮改革正式启动。此后,全市企业改革稳步推进,酒钢公司改革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政府职能转变加速。《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企业、个体、私营业主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外商投资项目核准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出台,财政体制、审批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等改革有序推进。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破题。以2007年以大唐路商业街国有土地使用权1160元/m2拍卖成交为标志,嘉峪关市经营性土地使用权转让走向了市场化运作。

在新一轮改革中,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资本、土地、技术、产权、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以就业、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以及住房保障为主,对弱势群体实行政府救济、社会救助、社区保障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领域改革稳步实施;农村及涉农领域改革继续深化。

第四阶段,全面深化改革(2014—至今)

2014年4月,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5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嘉峪关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六大改革主线作出安排部署,嘉峪关市全面深化改革正式启动。

精简管理层级,实行“市—区—社区”三级管理模式;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城乡户籍实现“一元化”;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职能,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民生项目建设的资金瓶颈;推行河长制的同时,率先实现湖长制;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市监察委员会正式成立……几年来,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社会事业、司法、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监察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0年爬山过坎,40年披荆斩棘,嘉峪关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0.17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211亿元,增长了一千多倍;财政收入由0.11亿元提高到40亿元,年均增长15.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996年的5567元、2264元提高到2017年的36491元、17796元,翻了两番还多,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委改革办邹哲)

新闻推荐

党建文化广场让党的细胞动起来 毛 富

今年以来,镜铁区朝晖社区以“突出党建、筑垒固基、立足服务”为主题,利用社区门前小广场地处中心、人流量大、群众休闲区、...

嘉峪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峪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