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德润雄关铸就文明底色

嘉峪关日报 2018-01-09 09:48 大字

本报记者 赵明霞

“我非常感激马师傅,谢谢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诚实,我从他的行动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友好。”去年的一天,嘉峪关机场领导接到一封感谢信,这封信是一位名叫望月友子的日本游客委托酒钢宾馆工作人员写的。

当天下午,望月友子从嘉峪关机场乘坐巴士前往预订酒店,中途转乘出租车,当到达酒钢宾馆时才发现钱包不见了。他非常着急,在出租车上没有找到钱包。酒钢宾馆工作人员就帮他打电话联系了嘉峪关机场。没过多久,机场巴士驾驶员马金玉来到酒钢宾馆,将钱包交还给他,并告诉他,钱包是在一个座位的缝隙中找到的。

在嘉峪关这座城市里,每天都会有像马金玉这样的好人涌现,他们用实际行动温暖和感动着整个城市。这是嘉峪关市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出的硕果。

“道德讲堂”德润民心

“2006年的一天,我丈夫在工作时不慎从高空坠落,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这突如其来的灾难犹如晴天霹雳,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全家的生计都压在我一个人身上。也有人劝我‘要为以后打算\’,我说,我不能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离开,这种事我做不出,也没想过。有我在,这个家就在!”全国文明家庭、中国好人、嘉峪关市道德模范李小梅,在嘉峪关市道德讲堂总堂讲述她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不少听众感动得留下了热泪。

嘉峪关市“道德讲堂”启动以来,根据受众的不同,遴选了社会知名度较高的道德模范、各单位系统的先进个人和道德标兵等,结合传统美德教育和自身经历,为大家讲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事例。闫桂珍、王雪杉、王复磊、高荣……一个个市民们熟知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平民英雄纷纷走进“道德讲堂”,深情讲述一件件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凡人故事,宣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春风化雨般感染和激励着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同时,嘉峪关市“道德讲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宣教活动,与学习优秀的“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相结合,实现了“道德讲堂”常态化、特色化宣讲,让人们在春风化雨中感受道德的魅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家风家训崇德向善

实验中学学生杜跃,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就把自己积攒的620元零花钱分文不剩地捐给了灾区;平时只要有时间,她就会让父母带着去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孩子们,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讲故事,为福利院的孩子们送去书籍和玩具;从2012年开始,她就用零花钱资助了一名比她小一岁的女孩。

这样一位品学兼优的孩子,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是一位私企经理。“自立自强,进取有为,感恩奉献”是她家的家风家训。

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

为了传承优秀家风家训,引导广大家庭培育文明有礼、崇德向善的家庭文化,嘉峪关市开展了一系列的“传家风承家训兴家邦”活动。在城市博物馆开展了“传承中华好家风、引领雄关好作风”嘉峪关好家风好家训宣传教育暨翰墨传家宝主题展。开展了家风家训征集活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面向全市征集优秀家风家训及家风家训背后的故事。

(转三版)

新闻推荐

市委第一考核组对市纪委监察局进行政绩考核 王万平带队

本报讯(记者李多进)1月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万平带领市委第一考核组,对市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2017年度政绩进行考核。会上,市纪委有关负责人代表班子作述职述廉述法报告,并作个人述职述廉...

嘉峪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峪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