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触摸敦煌

黄山日报 2017-07-15 00:00 大字

□朱翠萍

我们开车由嘉峪关去敦煌,一路上天气还算不错,偶尔遇到两次大风,但风在沙漠里发作的时间不长。高速两边几乎多是戈壁沙漠,远处雪山融化的水流过的地方,周围就有当地人种的农植物。在这里水比金子还宝贵,对于住戈壁沙漠中的人来说,金子又不能吃,只要有水,他们就能种庄稼,养活一家老小。我们从下午一点多出发,快近黄昏时我们到达了敦煌。

车队还没有进城区,远处有一座建筑好漂亮,我们驶过一看是敦煌火车站,雄壮的像个眺望远方的武士,好有特色!在中国许多地方名字起得漂亮,无能是音节和字意,都能体现出汉字的张力和魅力。比如:重庆、扬州、开封、天津等,敦煌的地方也是其中之一,起得太好了,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这时有车友在车队对讲机上问:为什么叫敦煌?车队里有学问的人回答:敦,大也,煌,盛也!在市中心的十字路口大转盘上,我们看到一座巨大的反弹琵琶的雕塑,让我们再次确信:敦煌到了。

我们在宾馆安顿下来,我发现在宾馆的所有水笼头旁,都有一排醒目的字:水是生命,节约用水!再次让我感到:在当地有水,就有了一切。晚上吃过饭,按着我们每个人的自愿,一批人去市区最大的剧场,看了一场大型的舞蹈晚会《敦煌飞天》;一批人去逛敦煌夜市。我选择去看晚会。整场晚会把敦煌的历史编入到精彩的故事中,男演员把西北男人粗犷、豪迈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女演员在翩翩温柔中,将敦煌特有的高难舞蹈:神女飞天、反弹琵琶、千手观音等都都都展现在我们面前。两个小时看下来,觉得不错,气势恢宏,演员阵容强大,舞美灯光超前。真是一场视觉宴盛。等我们回到住处,那一批逛敦煌夜市的同伴也回来。我们说他们,不看晚会吃大亏了;他们也馋我们说:你们不逛夜市,不看看当地的民风更吃亏了。有位女孩掏出一个在夜市买的全皮钱包,又漂亮又便宜,只要五块钱。只怪行程太紧,我们没有分身术。

第二天,我们开车去玩鸣沙山月亮泉。一进鸣沙山的景区大门,让我们大吃一惊,面对我们的是茫茫的沙漠。有人兴奋地叫了起来:这里的沙子真多!在沙漠中,人只有依靠“沙漠之舟”的骆驼,我生来第一次骑骆驼,十个骆驼组成一驼队。一开始我并不觉得什么,可骑在高大的驼峰上,骆驼一颠一晃的,我真有点害怕,牵骆驼的主人安慰我们没事。等我们的骆驼队爬过一个沙山时,我也适应了。在驼峰上眺望连绵的巨大沙漠峦山,面对大自然觉得自己好渺小。在我们在一个巨大的沙山脚下翻身下了骆驼,然后随着几乎垂直的小木梯爬到沙山顶,在山顶上一个人发一块滑沙板,我们沿着高高的沙山坡一路滑下来,我曾经滑过水道、滑过草地,从来没有滑过沙山,短短的三四分钟,我以最快的速度向山下疾滑,整个人开心极了。许多女旅客在刺激好玩的滑沙中兴奋地尖叫起来,从山顶一直连到山下。在我向下急滑时,风从耳边刮过,我听到沙子的共鸣,像一种管弦音乐。那天沙漠阳光普照,没有刮风。要有刮风时我们才能听到整个沙漠都会发出沙鸣的美妙之音,这就是鸣沙山的的由来,被称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也许是大自然的造化吧,在不远处,就是著名的景点月牙泉。月牙泉,我在电视上多次看到过,我就好奇,在茫茫沙漠之中,怎么会有一汪湖水,千百年来不被沙漠覆盖,这真是世界奇景。后来导游告诉我们,由于月牙泉被夹在两座大沙山之谷,地下本来就有泉眼,长年潺潺不断;二来由来朝向力学原理,只要风一刮,山下的沙子是向山坡上跑的,永远不会向山下吹来,因此月牙泉千万年来没有被掩埋。自汉朝起,就成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我们站在月牙泉岸边,水面不小,我觉得不应该叫泉,更应该叫月牙湖。湖四周还有许多树木和芦苇,旁边有个古塔叫月牙阁。我们去的那天,敦煌正在举办一场国际性的模特大赛。主办方在湖边搭建一个大T台,在时尚音乐的衬托下,各国漂亮若仙的模特穿着泳装在T台上秀着。这似乎给这古名胜镶嵌上了一个时代的音符。

我们所玩过的风景还没有时间回味一下,第二天我们又开车马不停蹄地向莫高窟进发。在这个世上,只要懂的一点艺术的人,应该知道莫高窟三个字。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它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又称“千佛洞”。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十分惊人。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出一个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可惜在近代,莫高窟被多次盗窃,文物大量流失。

让所有人感到震撼的是:我们在石窟里见到好几尊几十米的巨大佛像,有一座竟然有35.6米高,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的弥勒佛坐像,神情逼真、惟妙惟肖。我们无法想像在山体上掏个几十米的窟,再建造佛像。在莫高窟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张大千,现在大师的画动不动拍到几个亿。四十年代他举家自费赴来此大量临摹石窟壁画,耗时三年。吸收了莫高窟丰富的营养,使得他晚年画风突变,心胸宽阔,艺术价格达到艺术奇峰。我在莫高窟看到张大师在石壁上的作品,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亲眼目睹大师的手迹。另外,我还看到了壁画中的飞天和反弹琵琶的原作,如今连“茅台”都有飞天酒,酒标上印的就是敦煌飞天。可以想象莫高窟的壁画影响有多大。

参观完壁画,我们刚要走上车。突然天色大变,一阵沙尘暴刮来,搞得我们嘴巴里都有一些沙子。我们赶忙发动车子,加速开出沙尘层暴区域。还好过了二十分钟,沙尘暴没有了,路面也变得清爽起来。在大西北,也让我们亲历到沙尘暴的恶劣,幸运的是一会就没有,也是我们自驾游中又增添一个人生经历吧。

新闻推荐

文化篇 一路文化连古今

苏同敏张鑫“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今夏的西北大地,因为宝兰高铁通车,吸引了世人更多的关注和期盼。宝兰高铁被誉为“西部最美高铁”,这种美,聚合有沿途的丝路文化、西域文化、长城文化等...

嘉峪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峪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 触摸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