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文化传承创新平台全力建设特色文化强市——嘉峪关市委书记郑亚军访谈

鑫报 2013-06-18 14:54 大字

国务院批复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甘肃省又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平台,必将对甘肃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也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进科学发展、转型跨越,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嘉峪关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长城文化、丝路文化的交汇城市,嘉峪关市将牢牢把握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一手抓文化传承保护、一手抓创新发展,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力争走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前列。

牢牢把握历史机遇

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省委、省政府在综合分析甘肃省文化资源禀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不仅对甘肃文化事业跨越发展将产生重大推动作用,也将为甘肃省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国家对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高度重视,在批复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全力支持嘉峪关参与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建设,重点实施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嘉峪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长城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推进嘉峪关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试点,支持办好嘉峪关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滑翔节品牌赛事节会等。这一系列政策措施非常具体、非常实在,也完全符合嘉峪关文化发展实际,对推进特色文化强市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近年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立足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以文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探索出了一条文化与城市、经济、生态共融发展的新路子。中央领导同志在嘉峪关视察工作时,对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强调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强势,形成文化、旅游发展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省委王三运书记和刘伟平省长明确要求嘉峪关市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在创建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示范区过程中展示更大作为,做出更大贡献。“作为嘉峪关市委市政府而言,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进取,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最实的举措,加快建设特色文化强市,为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力推进特色文化强市建设

对于具体工作,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将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一带三区十三板块”总体布局,充分发挥嘉峪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文化促进转型跨越,以文化彰显城市特色,以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以文化支撑全面小康,在全省率先建成独具魅力、富有活力的特色文化强市。

首先是突出重大项目和文化园区带动,以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按照坚持支撑发展抓项目、市场主体抓企业、产业聚集抓园区的思路,加强与国家及省上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谋划实施一批能够吸引社会投资、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文化项目,力争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以上。高起点规划建设投资20.3亿元的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投资22亿元的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和投资25亿元的观礼古镇文化休闲生态旅游景区。深入推进“3341”项目工程,加大对文化重点项目的扶持,加快培育文化创意、广告会展、现代传媒、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推进百亿元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快实施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讨赖河大峡谷地质公园、汽车自驾游营地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实体化发展,把文化项目做成文化产业,依托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园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以文化提升经济、以经济支撑文化,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其次,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动第三产业提质增效。充分发挥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民族历史文化与边塞文化的交汇融合优势,坚持以文化建设城市、以旅游经营城市、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城市,全方位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打造长城文化、魏晋文化、丝路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和戈壁体验、工业文明、冰川探险等特色旅游品牌。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创建工作,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旅游热点城市航班密度,引进五星级高档酒店,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建设最佳旅游城市。加快文化与旅游、会展、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国际铁人赛、航空滑翔节、国际短片电影展等品牌赛事节会影响力,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动第三产业提速增效。

第三是坚持文化传承与全面创新,以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传承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深厚底蕴,坚持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与文化发展规划相结合,科学编制城市色彩规划和风貌规划,把独特文化资源体现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生态保护中,以文化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坚持“以人为本、以绿为基、以水为脉、以文为魂”的理念,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持续增加绿化总量,改进绿化质量,提升绿化覆盖率,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生态支撑。坚持用活水资源、做巧水文章、弘扬水文化,实施好讨赖河水利风景区、龙王滩水文化工程、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水利工程,打造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良好格局。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培育城市个性,在旧城区改造中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在新市区开发建设中融入现代文化理念,建设展示长城文化、丝路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与文化广场,着力打造城市功能和艺术品味相得益彰的人文魅力之城。

第四是加大文化资源要素整合力度,为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推进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整合产业、市场、企业、人才等要素资源,积极探索文化+企业+银行的文化发展新模式,构建地域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嘉峪关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做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服务。按照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投入的文化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更加灵活、务实、创新的文化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高端文化人才,健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加快培养各类文化人才,着力打造《天下雄关》等精品文化剧目,增强文化活力,扩大城市品牌影响力。

第五是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既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更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更加注重文化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高标准建设精品文化工程。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全民健身馆、城乡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加强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让城乡居民享受较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激发全社会参与小康社会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深度挖掘争取更多支持

对于今后的发展,嘉峪关市委书记郑亚军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

首先是支持嘉峪关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资源。郑亚军书记说,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历史时期是匈奴、回纥、吐蕃、鲜卑、党项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区,文化体现了民族性、多元性、包容性、传承性等特征。恳请省上在嘉峪关建立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研究基地,组织协调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专家,对丝路文化、长城文化、魏晋文化等特色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和整理开发。

其次建议加大对嘉峪关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是嘉峪关重点实施的文化产业项目,在建设华夏传承创新区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对于提升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两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但资金压力和缺口较大,恳请省上加大对嘉峪关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资金扶持。

第三是支持文化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嘉峪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项目,是华强集团在西北地区建设的唯一一个文化科技创新基地,对提升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省上将嘉峪关确定为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在项目落户、政策倾斜、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并协调省内大专院校与我市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培养急需文化人才,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第四是支持文化生态区建设。嘉峪关作为戈壁内陆城市,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严酷。建议省上将嘉峪关列为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核心城市,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推动我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文化、旅游、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新闻推荐

十字绣“绣”出幸福创业路

近日,嘉峪关路社区组织辖区失业下岗女职工在七建“幸福驿站”开展了一场暑期“十字绣”活动,社区邀请十字绣的爱好者,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十字绣的起源、基本方法,刺绣注意点、绣法技巧。...

嘉峪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峪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