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碗面和一座城市

兰州晚报 2012-08-08 15:50 大字

1915年,一个名叫马保子的回族汉子挑着担子,开始在兰州街头售卖“热锅子面”,这正是兰州牛肉拉面的开端。97年后,“2012中国·兰州牛肉拉面节”在花团锦簇的黄河之滨隆重开幕。开幕式上的百人拉面表演给嘉宾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业界对兰州拉面的关注从饮食上升到积淀百年的文化内涵。

对于大多兰州市民来说,一碗牛肉面成了每天生活的开始。而对于远方的宾客来说,一碗牛肉面则是他们了解兰州的一个窗口。的确,一碗牛肉拉面,已经成了兰州的形象标志。无论走到哪里,人们说起拉面一定推崇兰州,谈到兰州必然先说拉面。于右任先生赞扬过,余秋雨先生也推崇过。用一碗面作为一个城市的形象,好象凡俗了些,却来得实在,来得自然。民以食为天,碗里乾坤大,面中岁月长。

兰州人接待远方来客,牛肉面是必不可少的一餐。主人自豪,客人开心。比之山珍海味、南北大菜,更能体现主客之间的亲密融洽。用一碗面待客,实诚、亲近,少了客套,多了自在。因为牛肉面几乎人人都能接受:口味浓淡,或酸或辣,尽可自己掌握。所以,对兰州不甚了解的人,可以很快通过嘴和胃接近兰州、接受兰州。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小看了这一碗面,因为这碗面经过近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倾注了数代人的智慧与心血,承载了兰州饮食的变迁,形成了“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特点,达到了色、香、味、形、养的和谐统一,使兰州牛肉拉面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第一快餐,也被公认为代表兰州城市形象的名片之一。

在兰州,牛肉拉面是感性的,人性化的,十分地融通与随和。一个人要什么样的面,宽的、细的、韭叶、荞麦棱,性情喜好毕现,这就是兰州人眼里大众化的牛肉面。

8月1日,在“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上,兰州市的百名拉面师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展示了百人拉面表演的壮观场面,让现场数千观众享受了一次令人陶醉的精神盛宴。6日,这一壮观场景又在“2012中国·兰州牛肉拉面节”开幕式上精彩呈现。依旧是当天表演的那100名师傅,表演的依旧是细面、韭叶、毛细和大宽四种面,唯一不同的是表演场地从嘉峪关移师到黄河之滨,回到牛肉面的家乡。

马文斌是兰州牛肉拉面的第四代传人,至今已拉了40年的面。在8月6日开幕的“兰州牛肉拉面节”现场也参与了“绝技绝活”表演。说起牛肉面的变迁,他最有发言权。“我是地道的兰州人,不但是拉面师,也是从小吃着牛肉面长大的。记得小时候,只要两口锅、两个缸、一百个碗,就能开牛肉面馆。现在,政府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兰州的牛肉面馆也进入升级换代的时代,大多数面馆搬进了亮堂堂的店面,更换了桌椅,用餐环境慢慢变好。”

“做兰州拉面的同仁,有一个共同梦想,把兰州拉面做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去,让大家了解牛肉面的历史文化,更希望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广大。”这是在“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上,拉面师傅常鹏在接受主持人提问时说的一番话,也是所有拉面师的心声。

新闻推荐

30日亮相金城

本报讯为打造“敦煌画派”推进甘肃文化建设,作为甘肃画院为期五年的“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创作工程”的阶段性成果,9月初“敦煌华彩·美术作品展”在嘉峪关首展。...

嘉峪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峪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