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乡瑰宝闪耀世界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走进两安瑶乡随记

贺州日报 2019-06-28 08:30 大字

□本报记者余良邱树峰

两安,是钟山县瑶族文化发源与传承的地方。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原文化、楚文化和瑶族文化进入岭南的重要通道,这有潇贺古道为证。元、明、清以来,瑶、汉、壮各民族文化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形成了这里丰富的民间歌舞。这其中的代表——“瑶族羊角长鼓舞”和“门唻歌”,在2010年同时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遗”保护名录。

近日,央视《中国影像方志》节目摄制组走进两安沙坪和星寨村,用镜头把瑶乡的文化瑰宝保存下来,并向世界展示。

瑶族歌曲“门唻歌”,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凡节日会期、礼仪往来、朋友聚会等活动,村民们都会唱起“门唻歌”。它以大二度和声的出现为特点,要两人以上才能演唱,一般是有人“飘”,即我们所说的高音部,有人“和”,即衬托声部,高音的拖腔特别长。“门唻歌”的风格明快活泼,给人一种意境悠远、热情而富有朝气的感觉,极富钟山瑶族特色,在中国民歌中独树一帜。

有歌必有舞。“瑶族羊角长鼓舞”是流传在钟山两安瑶族乡槽源村的瑶族舞蹈,是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特有产物。它的内容根植于历史,表现形式来源于生活。盘福贵是“瑶族羊角长鼓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对舞蹈的关键之处了如指掌。

舞蹈表演时的人数视场地大小而定,一般由四至六人持羊角扮作山羊,四至八人执长鼓扮作打羊者。一人握羊鞭扮作牧童,一人扮跛足老人。表演时牧童与跛足老人不时鞭打和鸣锣恐吓山羊,执羊角者作向四周冲突奔跑的动作,执长鼓者则作赶羊、拦羊、捕羊的动作。同时边舞边反复呼喊号子,动作刚健有力,场面气氛热烈。从郎情妾意的低吟浅唱,到通宵达旦的篝火歌堂,从世代相袭的民族瑰宝,到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婉转默契的和声,热烈奔放的舞蹈,瑶山,瑶胞,瑶韵,塑造了别具特色的瑶乡情。

在舞蹈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瑶族文化给人带来的震撼——强烈的危机感和追求生存的意志,以及全族同舟共济的精神——这也形成了瑶族人民坚忍顽强和勇敢刚毅的民族性格。

走遍了祖国山河大地的央视导播们,通过两天的拍摄,用专业的摄影摄像技术,以唯美的画面全角度呈现两安瑶乡特有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央视电视人用民族的情怀、世界的眼光为我们留住了瑶族文化的瑰宝。

新闻推荐

决不让一个贫困患者因病返贫 钟山县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服务纪实

□本报记者余良通讯员陈晓杰“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这是很多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真...

钟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钟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