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苦干,生活就有盼头”
本报记者骆怡通讯员杨世有
范益曾是钟山县红花镇红花街的贫困户,如今靠着勤劳和智慧,摘掉了贫困帽。都说“四十不惑”,可将近不惑之年的他心里的目标非常明确。
待人热情,个子不高,稍显瘦弱,身上还沾有石材粉尘。这是记者对范益第一眼印象。他的房子没有装修,红砖裸露,家里摆满了各类石碑。刻石碑是他的主业之一,而另一项主业则是养猪养牛。
范益共养有7头能繁母猪、9头牛,目前他正在四处找地想建设一个规模较大的养殖场。他有一辆三轮车,平时拉完饲料跑运输,只要能赚钱的,他舍得花力气。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稳就是一种成熟。”范益说,这些年来他并没有什么新的致富思路,在能力范围里,他选择了最稳妥的方式。
1999年,从畜牧兽医学校毕业的范益回乡,在镇里的兽医站工作,主要负责给家畜家禽打疫苗。那时,他血气方刚,因为觉得收入少,3年后毅然去广东打工。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文化水平不高又没有其他技能的他,只能接一些重体力活,维持基本生活。
2008年,范益带着妻女结束外出打工生涯回到红花镇。回乡的原因是父母都老了,还有无儿无女的伯父需要他一起照顾。
范益的父亲常年患病,每月药费近800元。他的母亲身体也不好,但仍坚持干农活。“母亲外出干活,我打电话叫她回来吃饭,如果她不接,我得马上骑车去地里接她,因为她可能已经累倒在地里。”范益告诉记者。
2015年11月,范益一家被认定为贫困户。
变化从养猪开始。“我大姐给我买了3头母猪,这还是别人嫌小淘汰出来的,便宜。但我不嫌弃,从此开始发展养猪。”范益说,2016年6月,他获得政府贴息的扶贫贷款5万元。7月,他马上用这笔钱买了8头小牛。
范益的产业在亲友帮助及政府扶持下,慢慢起步。当然,他的脱贫并不只是因为勤奋,还依靠智慧。“因为我本身就是学畜牧专业的,平时还自己摸索养殖技术。你看我养的母猪每一窝都能下15只崽左右,这是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范益对记者说,他养猪基本是赚钱的,在猪崽价格最高时,每窝能有几千元的利润。
“谁都不愿当贫困户,既然干哪一行都辛苦,就不能计较太多,埋头苦干,生活就有盼头。”现在,已经脱贫的范益正想方设法扩大产业规模,而他对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2日上午,回龙镇翻身村村民齐聚一堂,吃坝坝宴,热热闹闹欢度国庆节。同时,该村51户贫困户领到入股脱贫奔康产业...
钟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钟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