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贺州农产品抢占大市场 记贺州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研究院院长段振华
□本报记者赖文艺
“贺州是世界长寿市,欢迎大家到贺州住几天。”每次到全国各地参加学术报告会,作为大会报告人的段振华总是以这句话开头。这些年,他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贺州,而且还让更多的人记住了贺州的味道。
段振华是贺州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研究院的院长,他一直从事现代食品工程新技术在果蔬、水产品等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中的应用研究。自从2015年来到贺州,段振华及其团队就紧扣本地的农业产业,通过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提高果蔬的种植、深加工和保鲜等技术,让贺州的优质果蔬走向更大的市场平台。
记得刚到贺州不久,段振华在昭平县仙回瑶族乡调研食用菌的生产情况时,工人用烧木材的形式给菌棒灭菌的情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询问,他得知这种灭菌方式的时间需要持续24至36小时,灭菌期间需要工人不间断地烧火,这样的方式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工,而且对环境还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段振华想如果使用微波技术对菌棒进行灭菌,是否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回到学校后,段振华就一头扎进实验室里,尝试用微波技术对食用菌进行灭菌,为了验证实验成果,他与贺州市农科所、八步区农科所等单位合作,试种由微波技术灭菌的菌棒。经过实验,微波灭菌的时间缩短至几个小时,灭菌的菌棒污染率大大降低,还避免了空气污染。“我们正尝试用微波技术对不同品种的食用菌菌棒进行灭菌,进一步扩大微波技术的实用性。”段振华介绍,目前,黑木耳、秀珍菇、黑皮鸡枞等品种都已实验成功,等时机成熟时就与企业合作进行产业化发展。
2017年,段振华还与贺州的特色美食“黄田扣肉”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贺州,说起“黄田扣肉”无人不知,然而在外地却极少有人听过这道美食。几年前,贺州有一家食品公司就想把“黄田扣肉”发展成为产业,让外地的食客能品尝到这一道美食。但由于缺乏技术,“黄田扣肉”连3天的保质期都保证不了,客户还没收到货,“黄田扣肉”已经坏掉了。
公司的负责人找到了段振华,希望他能帮着解决“黄田扣肉”的贮藏问题。这两年,段振华与团队一直致力于灭菌关键技术攻关,并取得突破。“采用新的灭菌保鲜技术,产品的保质期由3天延长至60天以上。如今,这个公司光‘黄田扣肉’的年产量就由以前的3万碗发展到6万碗。”段振华说。
近年来,在段振华的带领下,贺州学院在果蔬保鲜和深加工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马蹄、淮山、百香果、香芋、火龙果等果蔬深加工技术走在了全区前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多项,授权专利10余项,开展技术指导服务2500多人次。此外,还制定了八步三华李生产技术规程、贡柑产地环境条件、贡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3项。
这些科技成果的取得,根植在科研平台之上。段振华围绕地方特色农产品资源,建设了广西水生蔬菜保鲜与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广西“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研究”特聘专家岗、广西果蔬保鲜和深加工研究院士工作站、广西马蹄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果蔬保鲜和深加工研究人才小高地等自治区级平台,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培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广西一流本科专业。
“科技成果研究出来,最终目的是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段振华说,目前,他的团队服务的地域不仅在贺州,还扩展到桂林、玉林等地。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企业,他经常组织师生走进桂林普兰德、梧州农校、贺州农科所、玉林桂龙翔等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业务合作,并自筹资金对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取得成果之后与企业联合推广,使成果快速转化。目前,19项地方企业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技术得到广西果蔬保鲜和深加工研究人才小高地的立项支持。
“为地方培养人才,也是服务地方的一种方式。”段振华说,该院2015年开始与大连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目前,已经有27名研究生毕业,他们都将成为新的科技力量,让贺州甚至是广西的果蔬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在昭平县樟木林镇古莲村林下养蜂扶贫示范基地,一箱箱标注“贺州市林业局林蜂扶贫”的蜂箱格外引人注目。“...
昭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昭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