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腰缠万贯”到“身无分文”

贺州日报 2019-09-27 08:18 大字

□本报记者毛艳姗

实习生罗妍诗

“八步街那个老张啊,就是以前在老车站对面卖糖烟酒的那个个体经营户……”

旁人口中的老张,叫张智明,生于1949年11月,与新中国成立时间仅一月之隔。早年间从事个体经营的他,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与蜕变。

张智明是地地道道的八步人。1969年,初中毕业四年后的张智明开始了“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直到1974年才回城务工。

1976年,做了两年工人的张智明不满足于现状,受父亲的影响开始筹划做生意。“开始的时候很艰难,每天起早贪黑拉着双轮车在老车站对面卖糖烟酒,特别被人看不起,他们觉得我放弃工厂的工作简直是愚蠢。”张智明回忆起那段日子说道,“虽然背负着艰辛和旁人的不解,但是那时候年轻肯干,日子过得很充实开心。”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三年。1979年,随着国家对个体经营政策的不断开放,中国工商业欣欣向荣。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八步的个体户队伍开始壮大。

在别人刚开始试水的时候,张智明的生意已经步入正轨,在往日摆摊的老车站对面的路边租下了一间店铺,与爱人开起了夫妻店,是当时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到80年代初,由于铺面所在的房子面临拆迁,张智明将店铺搬到二运公司(今广安大厦)附近,扩大经营做起了批发杂货的生意,在当地小有名气。“那时候,来自钟山、昭平、富川甚至湖南的客商都来我家进货,生意做得红火,一年纯利润能达到一两万块。”张智明的脸上写满自豪,庆幸自己没有因旁人的轻视而放弃走这条路。

“那时候他可是大家都羡慕的‘万元户’!”张智明的老友陈世信在一旁说道。

几年后,张智明用做生意攒来的二十余万元买下了长期租用的45平方米的铺面,在原来的平房店铺上加盖了六层楼,再次扩大了经营规模。

扩大规模后,以往长期进货的梧州市场货源种类已无法满足经营需求,张智明开始开拓货源市场,南下珠三角进货。但怎么去广州?这对于当时的张智明是个难题。80年代的两广地区交通不便,八步到广州连一、二级公路都没有,更别提高速公路和高铁了。

“从早上六点开车走三级路到梧州转船渡,第二天上午才能到达广州。”张智明回忆道,加上采购和卸货时间,整个进货周期需要4天才能完成。由于进货时间成本高,张智明每次去广州都会租两辆卡车运8吨到10吨的货物,生意好的时候一星期就能卖完。

在那个年代,没有银行卡、信用卡和电子支付方式,张智明外出进货都会带上大量的现金。“当时还没有百元面币,我只能把一沓沓十元钱的纸币绑好捆在腰上甚至腿上,穿上宽松的衣服掩人耳目。”据张智明讲述,他每次进货至少要带上两万元现金,经常被戏称“腰缠万贯”。一直到90年代初,银行卡的逐渐普及才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式。“有了银行卡,我‘分文不带’就可以走遍天下去采购。”

闲聊间,张智明翻出从前的老照片。“这张是我和我爱人一起去珠海进货的时候拍的,我们的身后就是澳门。”张智明感慨道,那时候的澳门高楼林立,跟大陆形成了鲜明对比,是大家都很向往的地方。“现在不一样了,改革开放之后大陆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也慢慢富足了。”

新闻推荐

中草药产业的“拼命三郎” 记昭平县政协委员、广西华泰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廉永铭

□覃健刘飞今年6月12日,昭平县遭遇暴雨袭击,其中富罗镇雨情形势尤为严峻。洪灾过后,广西华泰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

昭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昭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