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城贺州的绿色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史喜娟
一幅山水园林长寿城的生态文明建设图景,正在贺州大地铺展。
一张生态水墨山水画的城市画卷,已在贺州精心描绘。
近年来,贺州坚持以“生态贺州·长寿胜地”为城市名片,不断巩固生态环境优势,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不断创新生态环境管理机制,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贺州·长寿胜地”的金字招牌越来越响亮。
巩固生态环境优势
去年7月27日,市委书记李宏庆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优势是贺州最重要的后发优势、最突出的比较优势、最明显的高端优势。”
“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为打造‘生态贺州?长寿胜地’、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积极贡献力量。”这是今年3月12日,在爱莲湖畔桃花岛植树时,李宏庆对身边的干部群众的殷切叮嘱。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是每个贺州人的梦想。多年来,贺州市各级领导在全市多个会议上、多地的调研中、多次活动中,都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紧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难点,坚持问题导向,贺州深入推进“3526攻坚战”(“3”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3大攻坚战,“5”即成立5个环保专责组,“26”即针对全市26项环境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目标,继续抓好中央和自治区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持续加强环境监管,加大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着力抓好石材碳酸钙行业的“散乱污”整治。继续实施贺江综合整治,扎实推进世行贷款贺州市水环境治理与城市综合发展、大湾水库饮用水源等基础设施项目。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加强畜禽废弃物污染防治,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约束性指标任务。
经过全市上下合力攻坚,贺州大气污染防治卓有成效。去年,全市PM2.5、PM10连续四个月降幅全区排名第一,PM10年均浓度为57.1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13.1%,全区排名第六位;PM2.5年均浓度为37.96微克/立方米,完成约束性指标任务,比2017年下降10.2%。
水资源进一步优化。2018年,贺州地表水达标率、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实现连续五年地表水环境质量、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富川龟石水库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贺州市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入选国家典型示范区,贺州经验在全国推广。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扎实推进土壤污染各项工作。
贺州市生态环境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城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公园绿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投入资金约20亿元,先后建成大钟山公园一期、北堤公园一期和二期、园博园、爱莲湖公园等四大公园,公园面积300多万平方米。
贺州“宜居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农村新型生态社区建设经验在全区乃至全国推广。富川6个村(社区)入选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八步区贺街镇被列为全国宜居小镇,贺街镇西南村新兴寨等3个村被列为全国第四批宜居村庄,贺州18个村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5个行政村、45个村屯分别获得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绿色村屯”荣誉称号,八步区贺街镇和昭平县黄姚镇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和第二批特色小镇。贺州24个乡镇获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称号,251个行政村获自治区级生态村称号。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近年来,贺州市依托生态优势,瞄准生态经济这块大市场,发挥特色优势,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打造“生态贺州·长寿胜地”。
“如何实现绿色崛起?就是要推动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全面打响‘生态贺州·长寿胜地’品牌,打造碳酸钙、新型建筑材料和生态健康三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实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贺州市委书记李宏庆说。
贺州“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循环利用的方针,发展全产业链”要求,不断延伸碳酸钙产业链条,构建起“石材开采—板材和工艺品—重钙粉体—生态岗石—新材料(涂料、塑料母粒、新型建材等)—碳酸钙固废回收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贺州装配式建筑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星”,装配式建筑产业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PC构件、钢结构构件、装配式建筑墙体材料、全装修部品部件都有企业投产。另外,在完成产业“从无到有”之后,贺州还着力于装配式建筑的应用。
目前,全市共有13个在建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其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4个、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项目8个、装配式木结构建筑项目1个,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
利用绿色生态、健康长寿这一贺州最宝贵的资源和优势,贺州在全区率先出台《贺州市生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发展生态健康旅游、生态健康休闲、生态健康养生和生态健康养老等生态健康产业四个新业态,构成以健康为主题、具有贺州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生态健康旅游、休闲产业年均增长35.1%。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市生态健康产业年产值将达660亿元。
目前,贺州市出台了6个医疗健康养老方面的规划,规划黄姚古镇、姑婆山、贺州园博园等5个产业集中区。黄姚东潭岭医养结合示范区、姑婆山足球小镇已开工建设;南乡西溪温泉度假区温泉养生项目受到粤港澳游客青睐;贺寿颐养中心成为全市首家集文化养生、养老、医疗、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医养结合”示范点;中医壮瑶医药养生保健示范基地项目研发出茶、汤、酒等系列保健养生品;贺州首创的“寿城吸氧操”在广西得到推广。
创新生态保护机制
2015年4月,贺州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是当时广西唯一入选的地级市。
2017年11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11个部委评估,贺州市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期评估得分82分,荣获广西第一名、全国第七名,并入选全国32个典型示范区(全国共143个示范区)名单。
优异的成绩离不开贺州市科学规范的规划编制工作和贺州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体制机制的创新。
贺州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公开招投标、筛选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吸收利益相关方参与规划编制,尽可能实现“多规合一”规划编制科学规范,实施“一套规划体系谋发展”,编制“1+X”的空间规划体系,即《贺州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其他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性规划和专项规划。
同时,贺州创新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体制机制,不断探索总结生态保护与建设经验模式。
2016年,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乙方”)与贺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甲方”)签订《贺州市爱莲湖生态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PPP项目合同》,项目总投资约28228.19万元,采取PPP模式建设,经贺州市人民政府授权,由甲方作为政府出资主体,与乙方共同出资设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具体实施该项目的建设、投融资、运营、管理及维护等事宜。
项目建设包括爱莲湖公园工程和爱莲湖生态保护工程。其中,爱莲湖生态保护工程部分投资额约为5200.91万元,融合了海绵城市系统、水生态修复系统及科普导览系统三大系统。
除了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外,贺州还通过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设立政府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推动生态保护与建设重大项目落地,形成了广西贺州林业生态建设与机制改革相关经验模式,并入选生态保护与建设全国经典模式案例。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梁伟见习记者龙丽萍通讯员康作伟“老奶奶,您是我们辖区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入院后可以先诊疗后...
昭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昭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