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编织“安全网” 守护“平安梦” 贺州市大力推进平安贺州建设综述

贺州日报 2017-10-01 12:28 大字

□本报记者刘华

如今,走进贺州市城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经常可以看到治安巡逻队员们的身影;大街小巷监控探头随处可见,一个个“电子眼”全天候“站岗”;在居民小区,总能在醒目位置看到联系点民警的详细资料和电话……这一切共同织成了一张守护百姓安全的“天罗地网”,让群众倍感安心、放心。

平安是老百姓亘古不变的期盼,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贺州市不断加强社会治安严打整治,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平安贺州”建设,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加强社会治安严打整治

打黑除恶,保民平安。贺州市坚持严打高压态势,深入开展“清网”“冬季战役”“飓风”“雷霆扫毒2”和“神剑1号”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重点时段的巡逻防范,提高街面见警率。2016年,贺州市城区“两抢”零报警天数达257天;今年1月至8月,贺州市城区“两抢”零报警天数已达221天,社会治安呈现“发案三降、打击三升”的良好态势。

除了打击违法犯罪,贺州市还加强专项治理工作,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管控力度。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工作,全力排查社会安全隐患,维护社会安全和谐稳定。

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建设

万丈高楼平地起,强基固本是关键,平安建设离不开基层基础工作。贺州市不断强化政法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贺州市5个县(区)、43个乡镇(街道)、122个村(社区)已建成标准化的综治中心,划分了近4000个基础网格,开展了基础信息采集、录入、核对及更新等工作,完成人口信息采集220多万条,办理事项2700多项。

贺州市试点创建“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理事会”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有效破解基层警务和综治力量不足、警务覆盖不到位等难题。另外,贺州市加强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工作,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治安巡逻、安全防范等工作。八步区发动群众组建了40多支1100多人的“漂亮阿姨”“帅气大叔”群防群治队伍,进一步编织壮大群防群治网络,成为社会治安基本要素掌握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织密社会治安防控“天网”

“天网”工程是预防震慑犯罪,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贺州市全面推进“天网工程”建设,逐步完善重点单位、重要路段、住宅小区、公众娱乐场所、学校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的电子视频监控设施,把视频监控逐步向乡镇(街道)、村(社区)以及工业园区和矿山拓展,向沿街店铺背街小巷延伸。同时,全面优化整合视频监控系统,形成了联网运行、实时监控、实时保存、实时调用的“无缝隙”视频监控体系。目前,贺州市“天网”已经覆盖全市61个乡镇(街道),覆盖率100%。

在密织“天网”的同时,贺州市还深入推进综治信息化建设工作,市县两级视联网系统实现全联网,5个县(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已接入市综治中心。消防、应急管理等模块纳入综治E通系统管理,43个市直单位开通了综治E通并运行正常。

创新机制化解矛盾纠纷

贺州市不断创新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在昭平县试点运行“医患诉调”新型诉调联动机制;在黄姚景区探索建立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旅游行业调解联动的旅游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在黄姚镇打造法院、检察院、交警、司法、保险公司“五位一体”的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工作站,成为广西乡镇级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机制首创。同时,贺州市继续加强与湖南省永州市、广东省清远市和肇庆市的沟通合作,不断深化“六联”工作模式,健全桂粤湘省际边界人民调解协作机制,确保贺州市边界和谐稳定。

2016年来,昭平县医调委共接待群众咨询216人次,调解医疗纠纷8起,达成调解金额18.8万元;黄姚景区旅游调解委员会受理旅游纠纷35起,调解成功32起;全市共调解边界矛盾纠纷12件,调解成功率达100%。

新闻推荐

昭平农商行成立信用卡中心

昭平讯近日,昭平农村商业银行获得桂盛信用卡(标准卡)发卡资格。这是该行继取得桂盛公务卡、桂盛易系列卡(易臻宝、易商宝、易农宝等)的发卡资格后,申报工作取得的一项新突破。为了方便信用卡业...

昭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昭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