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国画创作 收获无限欢乐

西江都市报 2016-02-06 15:17 大字

如果说,一项兴趣可以让你坚持20年,那么这项兴趣一定是你的真爱;如果一项兴趣让你在退休后觉得要全身心投入,那么这项兴趣一定会让你从中享受到无限的快乐。今年84岁的美术爱好者苏炳桐就是这样,他在退休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国画,并坚持国画创作二十多年,他还自办国画班,让更多爱好国画的退休同志与他一起享受绘画的乐趣。

借鉴创新 画法别具一格

苏炳桐在1950年读高中时就参军,在部队负责美术与宣传工作,后来转业到原梧州市电池厂工作,一直到1995年退休。苏炳桐在退休后才开始真正系统地学习国画,尤其喜欢画葡萄。说起自己对以葡萄为主题的国画的兴趣,苏炳桐说,这是源于十几年前,有一次,他路过大中路聚雅斋,看见了一幅由20世纪50年代的名家苏葆祯画的一幅葡萄。“当时我很喜欢这幅画,可是,这幅画售价2000元,自己没有钱买,于是,就萌生了自己画葡萄的想法”。

为了钻研怎样把葡萄画好,他查看大量的书籍,四处求学,还买了很多水果,包括葡萄、荔枝、桃子等,自己在家观察水果的形态,尤其对一串葡萄里面的枝杈结构研究得特别仔细。苏葆祯先生用“圈写法”画葡萄,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中的蘸墨法,并借鉴西画的特点,将墨用色彩取而代之,使葡萄色彩丰富。而苏炳桐在“圈写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在画面意境的营造上进行改进,强调画面冷暖色的对比,使一幅画只有一个主调。不仅如此,苏炳桐画的葡萄,构图开阔、大气,他不局限于画一篮葡萄或一盘葡萄,他画的是接连几串葡萄在枝叶的衬托下,硕果累累。他还在用笔上下工夫,用焦墨枯笔草书入画,画出藤蔓和枝干,并充分利用生宣纸的浸润性能和水墨晕染的天然效果,再配合每一颗葡萄的高光点,使得画中的葡萄圆润、充盈,十分生动。

用创新画法创作的葡萄国画,有别于其他的葡萄主题绘画,苏炳桐还把自己多年来画葡萄的习作,制作成一个画集,里面收集了几千幅葡萄国画,每每翻阅,成就感油然而生。

采风交流 积累绘画素材

苏炳桐家里有一个画室,里面除了挂有以葡萄为主题的国画,还有一些山水画。最近几年,苏炳桐更多的是研究山水画,他觉得,创作山水画的难度更大,白云、青山、流水,还有远景近景的配合,都需要仔细思考。为了研究山水画,他去过梧州夏郢镇儒岩村,也去过贺州昭平县黄姚古镇,以及梧州藤县东坡亭,实地观察房屋、树木的结构,研究该怎样入画。苏炳桐还平时经常去白云山、珠山采风。由于担心苏炳桐的身体吃不消,家人经常劝他不要到太远的地方采风。但每每看到有学生很想学习国画,想去采风,苏炳桐就忍不住教他们,而且和他们一起出发。因为国画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辛苦一点,他也乐意。

苏炳桐是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和梧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他还曾任梧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梧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的国画交流活动也经常邀请他来指导,今年3月,梧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在苍海湖开展活动,要求会员们现场创作山水画。当时一幅长1.7米、宽0.7米的画,苏炳桐用两个小时就完成了,他说:“得益于采风,很多绘画的素材已经记在我心中,要现场作画的时候,就能熟练运用了。”

如今尽管年事已高,苏炳桐还经常热心参加社区公益赠书画活动。他说,一来这种活动需要现场作画,可以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二来赠书画活动是公益活动,义卖书画可以献爱心,很有意义。此外,苏炳桐还坚持为一些爱好国画的退休同志开办国画班,从1999年至今已举办了四十多期,他带着学生们写生创作,为学生们的习作进行点评。国画班里的一些同学,后来又成长为梧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的中坚力量。

“我每天必须要动一动笔,我觉得,自己还要继续学习和提高。”苏炳桐说,学无止境,他最近经常与梧州市书画院的画家和桂林市的画家交流,从中又有新的启发,不断学习让他感到充满活力。

本报记者 冼振宇通讯员 郭韶明

新闻推荐

“昭平茶”荣登区域品牌百强榜

本报贺州讯(记者/蒋勤)日前,“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第二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发布了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前100排...

昭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昭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