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养殖场护航
本报记者王克础通讯员王文娟
“除了科学防治,更重要的就是封山隔离。”2月12日,养猪大户邓金国谈及如何躲过去年那场非洲猪瘟时说。邓金国是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安和村洪明瑶寨人,他的养猪场有母猪40头,每月产仔猪30头;生猪存栏400余头,每月平均出栏20余头,基本实现了“自繁、自产、自销”的生态养殖良性循环。
2013年初,邓金国承包了村里1000余亩荒山,先后养过羊,种过茶树,但都以失败告终。2016年,他高价买回50头牛犊,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但由于缺乏养殖技术,这批牛在一个多月就死亡殆尽,直接损失了20余万元。
2016年底,在家人的支持下,邓金国决心上马生猪生态养殖项目。畜牧专业毕业的女儿第一个支持他。他选购了20头太湖黑猪,引进良种公猪,启动二代杂交猪养殖业。
在女儿的指导下,他买来二代杂交猪养殖的相关书籍,边实践边学习,并向女儿请教如何防疫、保温,在不同时期如何给猪仔配料等。
“培育繁殖二代杂交猪是一个细活,不但对猪场选址有要求,还要掌握母猪的发情时间,配种成功后还要认真观察,看母猪是否妊娠了。”邓金国介绍,每天要坚持冲洗猪圈,在遇到母猪生产时,还要24小时守候在猪圈里观察仔猪的抗寒能力,有时要用特制的保温箱为仔猪保驾护航。
2019年发生非洲猪瘟疫情,邓金国夜不能寐,女儿帮他分析,养猪场位于距离城区100多公里的深山里,且只有一条进出路,“我们除了定期消毒,采取封山隔离是最好的办法了。”
邓金国权衡再三,决定封山防疫。在封山的几个月时间里,不管外面的疫情如何严峻,他都默默坚持着,有时候一个月都不下一次山,他的养猪场成功躲过猪瘟病害。后来,他与相邻的湖南省大圩镇生猪市场点达成销售合作协议,供不应求,去年收入超过100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全寨人都富才算真的富。身为洪明寨小组长的邓金国成立开山镇安和村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郑才能等贫困户修起了猪舍,加入合作社养殖业。“组长不但给我免费提供技术,还保价回收肉猪,我们不用担心销路,养得安心。”郑才能说。
邓金国表示,下一步,他将通过合作社将周边贫困户吸纳进来,利用该村自然环境优势,加大科技投入,扩大二代杂交猪养殖规模,种植厚朴等中药材,发展林下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贺州讯(记者/蒋勤通讯员/罗佳良)“和往年一样,立春后就开始备耕。这几天已经连续下了几天雨,土地湿润了,先疏通水渠,为后面...
贺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贺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