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封阳文化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贺州日报 2019-10-18 00:37 大字

□本报记者欧阳利环李军田倪驰

“宁愿不吃肉,也要搞收藏。”从1993年至今,顾世南在收藏的路上已走了26年,个人收藏品已有1000余件。日前,顾世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收藏是他与封阳文化谈的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顾世南的“宝贝”如今已统统被收纳到一个叫“封阳文化博物馆”的地方。

说到“封阳文化博物馆”,它其实是一个尚未对外开放的博物馆,位于八步区铺门镇铺门村,馆内展示的藏品,是顾世南一生的心血。“博物馆建成后,将免费向大众开放,如果有人能够通过这些藏品,加深对封阳文化的了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顾世南说。

顾世南是铺门镇铺门村人,早年在广东的饭店当厨师,后来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小饭馆,不过,他认为“自己的身体并不适合当厨师”,便让这家饭馆打了烊。

正当顾世南寻思着另谋一份职业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结识了启发自己搞收藏的张师傅。从那以后,顾世南就与收藏结下了不解之缘。

顾世南说,自己决定搞文物收藏,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考虑到家乡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条件,以及日益严重的文物流失现象。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在现今八步区南部的信都、铺门、仁义三镇及广东封开和怀集县西北部置封阳县。封阳意为“封水之阳”,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是富庶地区。因此,先人留下的文物古迹众多。

顾世南跟着师傅练就了甄别文物的“慧眼”后,从1993年开始走村串巷收集藏品。

“早上买了,下午就卖掉。”顾世南说,搞收藏是很花钱的,但是如果碰到自己喜欢的文物,无论如何都会想办法收集回来。

顾世南清楚地记得,1997年他在铺门镇中华村发现了一顶清朝的顶戴花翎,当时花了1000多元买下,结果口袋里只剩下3元。当他再花了2.5元买了一包烟后,回到家女儿缠着他要喝牛奶,而剩下的5角钱连一瓶牛奶都买不起了,这让他愧疚不已。

“当时穷得差点想把这个顶戴花翎卖掉了,所幸我咬牙坚持了下来。”经过考证,顶戴花翎的主人是清朝的一位四品官员。

顾世南说,这件文物虽然算不上特别珍贵,但窥一斑可知全豹,这可以证明当时这一带是出过四品官员的。他认为,这是他收藏的最有价值的藏品之一。

“你把这些藏品收过来,又卖出去,这叫‘玩家’;如果你能把这些藏品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它们的意义,那才叫‘文化人’。”在顾世南的收藏经历中,一位文化工作者与他的对话深深启发了他。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顾世南意识到个人收藏只是狭隘的个人行为,而将藏品背后的故事与文化让大家一起分享,这才最能体现藏品的价值。从此,顾世南没有再出售过一件藏品,彻底告别“早上买了,下午就卖掉”的“玩性”。与此同时,他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封阳文化发扬光大。

机会终于来了。2017年,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找到顾世南,称要在铺门镇设立一个文物工作站。顾世南心想,何不将文物工作站与自己的收藏品结合起来,建一个博物馆呢?

然而,在哪里选址是个问题。顾世南首先想到了自家的老房子。

顾世南说,老房子由他和4个兄弟共有,他挨个到兄弟的家里去做思想工作,动员他们将老房子腾出来。

老房子是四合院式的建筑,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顾世南利用争取来的专项资金对其进行了全面修缮,并将自己毕生收集到的1000余件藏品,按照封阳历史文化类、廉政文化类以及地方习俗类三大主题进行了归类整理,将其一一展示出来。

“这里的每件文物都是有历史的,就连围墙的青砖,都是明清时期的,你看砖上还刻有文字呢。”顾世南如数家珍地介绍自家的“宝贝”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虽然博物馆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但是已经接待了超过3000人,这其中有文化学者,也有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此基地还被作为当地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文物工作站设立以后,顾世南也成了一名文物保护工作者。每个礼拜,他都要到铺门镇的古墓群走一圈,看看有没有破坏文物的现象。顾世南还叮嘱自己的子女说:“倘若老爸没有能力继续保护文物了,你们要接力做下去,让我们的封阳文化永久流传。”

看相关视频请扫下方二维码。

新闻推荐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平桂区实现招商引资内资项目到位资金68.25亿元

平桂讯平桂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招商引资稳投资工作,不断扩大该区经济总量,项目建设、工业经济、特色农业、现...

贺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贺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