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正当时

贺州日报 2019-07-18 15:39 大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的预防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传统中医特色的“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穴位贴敷治疗,日益受到群众的钟爱。

三伏贴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整体作用。

“三伏贴”的适应症:

一、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支气管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疾病。

二、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长期腹胀、反酸、胃痛、便秘、大便不成形、食欲差等疾病。

三、风湿骨关节病: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四肢畏寒怕冷、颈腰腿疼痛等疾病。

四、妇科疾病:宫寒痛经、产后头痛、月子病、慢性盆腔炎等疾病。

五、儿科及亚健康人群:厌食、易感冒、反复咳嗽、消化不良、遗尿等儿童,怕风怕冷、喝凉水后胃肠不适、平时易感冒、怕吹空调等亚健康人群。

“三伏贴”贴敷注意事项:?

一、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

二、敷贴的部位尽量不要沾水,也不宜过度活动,因为出汗会影响粘贴效果。敷完药6个小时以后再洗澡,要用温水冲洗,不要揉搓贴敷的部位。

三、单次贴敷时间不宜过长,成人一般不超过6小时,儿童半小时至2小时。贴敷后局部会有轻度瘙痒、灼热感,多为药物正常反应,如果灼热感难以忍受可提前揭下药膏,禁止搔抓。如果局部起泡、破溃,应立即揭下药膏,及时就医。

四、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五、敷贴期间禁止生冷、辛辣、油腻、发物(豆类、牛肉、海鲜)等。

贺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康复科开展“三伏贴”疗法,欢迎广大群众咨询、预约。(龚静)

贺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贺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