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产业“换筋骨” 新产业“挑大梁” 贺州市狠抓项目建设促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赖文艺
上海一曜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医学博士庄贤韩现在算是半个贺州人了,在贺州生态产业园(高新区),经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两年前,庄贤韩随同北上广深企业家投资考察团来到贺州,两个月后就决定在贺州发展医药产业。
庄贤韩来到贺州后,不仅成立了广西一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带了12名博士到贺州投资考察。在他的带动下,总投资270亿元的贺州健康云港产业园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
在贺州市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有30多名像庄贤韩一样的行业领军人才助力贺州市产业的发展。当前,贺州市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项目为抓手,实现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新经济新业态的转化培育。今年一季度,贺州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增速排在全区第3位;组织财政收入16.97亿元,增长17.9%,增幅在全区排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3%,比上年同期提高28.9个百分点。
新产业“汇聚”
“‘中生·穿越智慧浆云\’项目的展厅已经装修完毕,各项前期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争取今年9月开工建设。”广东穿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对贺州这个项目充满期待。这个项目总投资17.66亿元,占地381亩,由科研区、冷库区、血液制品生产区三部分组成,项目建成后将形成500吨级医疗富余血浆储存能力和1000吨级血浆加工能力,年血液制品销售及服务总收入将突破25亿元,年利税贡献超10亿元。
谈到为何会选择贺州,王健脱口而出的答案是交通。他说,贺州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多条高铁的开通,贺州正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两小时经济圈;其次是资源,广西是我国血浆资源第一大省,占全国总量的六分之一,在贺州发展能够为公司提供需要的资源。
项目建成后,公司还将和中生集团一起建设血液制品研发加工工厂,引入大数据相关的智慧浆云行业服务平台,实现产业全流程溯源和安全监管,解决我国血液供应紧张现状。
“中生·穿越智慧浆云”项目是贺州市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在育项目之一,贺州生态产业园(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黄源就介绍,去年8月以来,市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集聚了大批新经济新业态产业项目,先后引进了软视科技、一曜生物、倍易通等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项目(企业)26家。
“这是我们努力缩小与大湾区产业代际差距的一个尝试。”黄源就说,市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是按照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运作的“飞地经济”合作机构,是深圳、上海、贺州“三地协同”,平台、基金、公司“三位一体”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平台,通过设立新产业引导基金,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产业项目。
去年4月,落户贺州生态产业园(高新区)的广西软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贺州市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的育成项目代表。目前,公司两条LED传统显示屏生产线和四条柔性透明显示屏生产线已经投产,LED显示屏产品远销海内外,预计2019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
随着广西数字贺州产业园、广西倍易通电子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园的加速推进,贺州新旧动能也在加速转换。
今年,贺州市继续坚持以东融为主体的投资导向,紧扣中央基础设施补短板十项工程、自治区重点支持四大类工程(基础设施、产业项目、数字经济、公共服务)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上半年,贺州市468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34.2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3.39%。其中,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7.6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4.42%,比去年同期快18.62个百分点。
碳酸钙“上新”
碳酸钙产业是贺州市的支柱产业,也是全市三大千亿元产业之一。2018年,贺州市规模以上碳酸钙企业超过10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45.5%。
在碳酸钙产业发展之初,贺州市也曾吃过不少苦头。“小散乱”的发展模式,不仅卖不出好价钱,还污染了生态环境。然而,在转型升级发展中,贺州市碳酸钙产业实现了逆势而上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重钙粉体生产基地和人造岗石生产基地。
广西石立方石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之初,注重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目前,公司年产20万平方米天然石板材、20万件工艺品、20万吨粉体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年上缴税收400多万元。
贺州市另一家承担着转型升级重任的企业广西力丰实业有限公司发挥“龙头”作用,带动了一批关联企业落户贺州。目前,贺州市已集聚人造岗石企业28家,建成岗石生产线53条,年产人造岗石6000多万平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人造岗石生产基地。(下转第四版)
贺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贺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