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文化大放异彩 “六壮六美”看贺州系列报道之五

贺州日报 2019-04-05 02:30 大字

□本报记者骆坚忠见习记者倪驰龙丽萍

“我们的民族文化相当精彩!”说起贺州市的民族文化,市博物馆馆长胡庆生打开了话匣子,“贺州位于中国三大民族走廊之一的‘南岭民族走廊’中段核心区域,这里是古代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与岭南的壮族、瑶族、苗族等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族群聚居地,也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贺州学院李晓明博士说:“想让民族文化‘壮’起来,首先就得将它很好地保护起来。”为了抢救、保护、传承、宣传和展示贺州以及周边南岭民族走廊多民族多族群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从2007年开始筹建。这些年来,李晓明和他的团队深入贺州大地的崇山峻岭,采集并收藏民族文化实物6万多件(套),展出15000多件(套)。2018年底,贺州市第一个“贺州康养长寿文化专题展示馆”亮相,展出从汉代至现代贺州长寿文化实物1000多件。

李晓明介绍,各民族各族群在贺州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神话、史诗、歌谣、音乐、舞蹈、戏曲、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礼仪、节庆、游戏、信仰、服饰、碑刻、楹联、建筑、工艺美术等,创造了异彩纷呈的灿烂文化。

“为了保护散落在古村落的民族文化,我们在全市已建成了5个村级民族文化传承基地。”李晓明说,这些基地大都建立在村小,让孩子们能从小接触自己族群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必须从小抓起,从校园抓起。”市文联副主席杨剑华说,贺州市正在推行传统戏曲与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大力培养传统戏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班人,目前已初见成效。

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科科长熊开阔介绍,目前贺州市共登录了5350项非遗项目,包括10个大类,主要以瑶族文化、汉族中的客家文化为主,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4项,分别为《瑶族盘王节》《瑶族服饰》《瑶族蝴蝶歌》《瑶族长鼓舞》,自治区级代表性非遗项目40项,市级代表性非遗项目48项,县(区)级代表性非遗项目280项;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自治区级19人,市级60人。

瑶绣非遗传承人李素芳说:“保护传统瑶绣,还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李素芳将传统瑶族元素与现代时装、生活用品相结合,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形成了独具瑶族特色的各类产品。她还扶持公司的“绣娘”将传统的瑶医、瑶药发扬光大,形成了瑶族药浴、头疗汤等新兴产业。

李秋花原是八步区里松镇虎头山贫困区的贫困户,在李素芳的帮助下成功脱贫,她现在已经走出了大山,是瑶医瑶药项目的负责人。李素芳的公司目前拥有“绣娘”600多名,她的瑶绣产品2015年“走”进联合国后,目前已畅销海内外。

新闻推荐

确保出行安全

贺州讯近日,市教育局组织工作人员到市实验中学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调研活动。市实验中学处于城郊接合部,紧邻207国道,...

贺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贺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