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腔热血为黎庶 一片丹心报国情 唐朝翰林学士孟匡朝与贺州的千年不解之缘

贺州日报 2018-12-08 01:00 大字

□孟远张丽蓉

从八步区贺街镇瑞云山高处俯瞰贺州临贺故城,这座古老而幽静的“城中城”,有着2000多年建城史。悠悠贺江水的滋养浸润,无数人物的风流渲染,让这里有着读不完的历史典故与人文风物,更有着看不够的风云际会和时代传奇。

孟匡朝,是一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皇帝唐玄宗身边的翰林学士,也许是命中注定,在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与这座岭外的偏远小城贺州结下了千年不解之缘。

孟匡朝,从小才智过人,勤奋好学,能诗善文。《钦定四库全书金石录卷六》记载,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京兆尹张公德政碑撰史惟则八分书。为大唐故岐州岐阳县丞博陵崔延昭公墓志铭并序。孟匡朝喜欢以文会友。张九龄博学多才,是当时文人学士的领袖,又是朝中多有建树的重臣,又曾任左拾遗,成为孟匡朝为官处事学习的榜样。王维、李白、王昌龄、孟浩然都是他的好友,与吕向、陈兼、李白、蒋镇等在翰林院。《钦定全唐文卷三百三十》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孟匡朝任翰林供奉,擢翰林学士,迁左拾遗。曾任御史、左司员外郎。《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三》,见郎官左外。

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开始满足,沉溺于享乐之中。漳河,上游由两河合一,一为清漳河,一为浊漳河,均发源于山西长治,漳河流域面积为1.82万平方公里。由于流域上游落差巨大,下游下泄不畅,漳河历史上灾害频繁,沿岸人民深受其害。

《唐文拾遗续拾卷十九》记载,开元中,拾遗孟匡朝上书:“以江、河、淮、济,各能独达于海,故受四渎之名。按《尚书注》云‘漳水横流入河’,今之此水与古有异,发源潞州,东赴沧海。有逾淮济,合著渎名。请以漳水为一渎,并前为五。以淮水配西岳,漳水配北岳,济水配中岳。庶随正方,各得其宜。阴阳克和,风雨时若。”奏请唐玄宗,玄宗没有答应。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苗晋卿升任吏部侍郎。他主持铨选五年,政策宽松,属下胥吏趁机作恶,以致贿赂成风。唐玄宗大怒,将苗晋卿、宋遥、张倚一同贬官。其他考官也一起被贬到岭南任职。时任左拾遗的孟匡朝成了其中一员,被贬到贺州。以上据《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二》《钦定四库全书册府元龟卷一百五十二》记载。

贺州这座岭外的南方小城风景秀丽,让仕途失意的孟匡朝泰然处之。

晴朗的夜晚,皓月当空。偶尔在心头荡起涟漪,轻轻拨弄着那久违了的记忆,想起好友李白所作《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想起英年早逝的好友孟浩然,想起半官半隐居的王维,孟匡朝不禁感慨万千。

怀揣着不曾泯灭的为民梦想,孟匡朝这位曾在唐玄宗身边的翰林学士,虽然身处在这座边远的岭外城市,但是他依然造福一方百姓。

由于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区域,贺州一直以来处于较封闭落后的环境里,弊风陋俗长期控制着人民的思想和心灵。

孟匡朝创办了很多学堂,并采取各种方式鼓励小孩念书,同时让民众也都来学习儒家的文化,从根本上提高民众的素质。在政事之余,他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他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宣扬“忠孝礼仪”的儒家思想。

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曾经的往事、沿途的风景,以及成长的印记、岁月的侵蚀,大多留存于我们的记忆深处,逐渐模糊,但对于这座南方小城贺州的印象,却变得愈发清晰,取而代之的是,在这里世代繁衍,给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希望。

据《贺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清实录》以及孟氏族谱记载,孟氏族人,忠孝节义、高风淑德。元明清时代,广西贺县出过的有史书记载的文武官员人物有:孟鼎、孟才、孟旬、孟福、孟洋、孟元善、孟欣然、孟璜、孟宗文、孟继昌、孟辉然、孟捘尧、孟箴铭、孟绩铭等。

新中国成立前,贺街孟家人发扬革命传统,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其中孟志谷同志在贺县从事地下革命工作,为解放贺县作出了贡献,1957年12月9日得到国防部表彰,1985年8月1日得到贺县人民政府表彰。

新闻推荐

产业大招商吸金超5900亿元

本报贺州讯(记者/骆怡)12月5日,记者在2018年全区产业大招商工作现场会上获悉,于今年7月启动的我区产业大招商工作成绩显著。...

贺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贺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