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仔到电商达人的“逆袭”之路

贺州日报 2018-12-04 09:28 大字

□本报记者欧阳利环通讯员白玉凤

在八步区桂岭镇,一提到电商,人们就会立刻联想到一个90后小伙子,他就是张其荣。

“我以前是一个小混混,但自从加入电商这个行业之后,我有了稳定的工作,月收入有6000多元,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这是来自八步区桂岭镇爱民村村民罗云业的感慨。

罗云业今年26岁,已成家立业。谈到自己生活条件的改善,他不得不感谢张其荣。

11月21日,记者在八步区莲塘镇美仪村的一处厂房见到了张其荣,当时他和员工们正忙着将鞋子进行打包装车,厂房内的小办公室里有10多名员工正忙着在电脑终端进行线上销售。

张其荣介绍说,这就是他的公司目前在贺州的厂房,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员工有近30名。

张其荣出生于1992年,是桂岭镇梅桂村人。2008年初中没毕业就开始去打工,2011年他在广州一个舅舅的鞋厂打工时,发现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产品销售,有很广阔的市场,他认为这也是未来的趋势。于是,在2012年,他带着家中父母为他筹来的5万块钱,着手在广州开始创立自己的工作室。

然而,3个月过后,张其荣的工作室仍处于亏损状态,当时他的全部家当只剩下1万块钱,员工们的信心也动摇了,有些甚至跳槽了。

张其荣把情况告诉了家里,父母劝他不要轻易放弃。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咬牙坚持。

终于“双十一”来了,订单业务量的不断增加,扭转了张其荣的工作室亏损的状态,他的工作室因此也赚了第一桶金——50万元。紧接着,随着“双十二”、春节等快递业旺季的到来,张其荣的工作室营业状况越来越好,甚至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

2013年春节,张其荣回老家桂岭镇过年,亲戚朋友得知他开工作室并赚了不少钱,都纷纷到他的家里进行询问。于是,在年后复工的时候,张其荣叫上了10几个老乡一同前往广州上班。

张其荣告诉记者,在2013年年末的时候,他们工作室的一些人已经开始尝试自己开店创业。在2014年春节,他又带了一批老乡一同去广州,此时,他的工作室有了近40名来自老家的员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随着订单业务的增长,当年4月份,张其荣工作室的供应链出现了问题。

“负责供货的厂家生产能力有限,我们的供应链都断了,当时很多消费者都申请退款,亏损了近60万元。”形势如此严峻,张其荣夜不能寐,于是他心生了自己开办工厂的想法。

说干就干!凭着自己之前在鞋厂的工作经验,2014年4月,张其荣注册了公司,并在广东惠州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工厂,主要制作箱包和鞋子,如此才解了燃眉之急。

在张其荣的带领下,他的电商公司队伍越来越壮大,如今发展到100多号人,其中90%的员工都是来自老家桂岭镇。一些员工习得技术后,另外成立了自己的电商公司。

据了解,张其荣先后成立了4个工厂,这不仅解决了他自己电商公司的供应链问题,也为跟他一样同是做电商的老乡提供了充足货源,大家跟着他走上电商之路。如今,张其荣旗下的公司,年销售额能达2亿元。

“我是2012年中专毕业之后,就跟着张总去了广东从事电商行业的,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在2014年成立了自己的团队。”森林工作室的负责人张灵告诉记者,“现在团队有了10多号人,一年的销售额在3000万至4000万元。”

八步区电商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张其荣不仅是桂岭镇小有名气的电商致富带头人,他还有一个职务,即贺州市易达电商培训学院校长。

原来,今年8月份,张其荣带领10多名员工回到了家乡贺州市,目前,在八步区莲塘镇美仪村租了一间3000平方米的厂房,且在八步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成立了电商培训学校。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张其荣说:“我一个人会做电商不算什么,家乡的父老乡亲都懂做电商才是王道。”张其荣表示,创办电商培训学校的初衷,是想通过他们在广东学会的成熟的电商技术,帮助更多人了解电商、从事电商,从而拓宽家乡农副产品及工业产品的销售渠道,让贫困群众都富裕起来。

新闻推荐

加大宣传力度 形成长效机制 西湾街道禁燃烟花爆竹工作显成效

平桂讯“知道现在政府不允许放鞭炮,所以我们家今年过节没买鞭炮。”11月23日,平桂区西湾街道上宋村村民吴大娘告诉笔者...

贺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贺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