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珊珊:用最短时间抢救更多生命
这里,患者危、急、重,危机与转机,都在抢速度;这里,医护人员为“爱”忙碌,让患者生活质量有“长度”,更有“宽度”;这里,就是贺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詹珊珊,贺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内科一支部宣传委员。2012年到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2017年赴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深造。擅长各类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癫痫、痴呆、脱髓鞘疾病、脑炎、周围神经病、脊髓疾病、肌肉疾病的诊治,对头痛、头晕、失眠等有独到的见解,对各类脑血管疾病的长期治疗,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
“鬼门关”前抢生命
对于行医,詹珊珊从小就耳濡目染家里亲人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善举。詹珊珊说:“虽然工作辛苦,但这个职业很崇高。”笃定从医的她从小就立下志愿,成为一名好医生,并在求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便来到贺州市人民医院,开始了她的从医生涯。
60岁的彭姓患者提到詹珊珊,感激溢于言表。几天前,他在家里照顾年迈母亲时,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家人立即将其送到贺州市人民医院,发病接近3小时,血压200/110mmHg,医院第一时间启动了绿色通道。当晚值班的詹珊珊医生接到急诊电话后快速诊断脑梗死且符合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立即指示值班护士按流程抽血,行心电图等检查,同时为患者启用科室溶栓专用箱,快速与病人家属沟通确认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和风险。在征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在患者入院仅45分钟,就给患者用上了静脉注射溶栓药物。
由于抢救及时,仅6个小时,彭姓患者肌力恢复正常,且能行走自如。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对脑卒中患者来说,发病每一秒都异常重要,争取时间就是争取生命。仅仅45分钟,詹珊珊医生便完成了患者从入院到静脉溶栓治疗,比业内公认的黄金1小时标准快了整整15分钟。
用精湛的医学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死神手中抢救更多的患者,是詹珊珊和科室同事们的工作常态。神经内科的患者往往存在危、急、重的特点,即病情较重、意识存在障碍、容易发生病情危变及并发症,且以老年人为主。为此,詹珊珊的手机从来都是24小时开机,无论是刚从医院回到家中,还是深夜正在睡梦中,只要接到电话,她立马出发赶往医院;即使在举国团圆的春节,她也经常守护在病人身边。在病人前,她是最可信赖的亲人。
脑中风、脑梗塞的患者还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倾注更多的爱和耐心。詹珊珊常常与患者交流沟通,以便更好“对症”下药。她不时鼓励他们战胜病魔,树立康复的信心;她长期跟踪病患情况,将关爱延伸至院外。患者需求至上,詹珊珊的服务理念,把医生与病人的距离拉得更近。“最开心的就是看到大家的努力,使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到最佳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家庭、社会等负担,甚至重返他们热爱的工作岗位。”
德布勒森大学医学院学习经历
医乃仁术,唯勤者与智者方能为之。特别是现代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才是对病人最大的负责。2017年,詹珊珊通过选拔考试,进了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医学院深造。
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医学院是中欧历史上第一个大学医学院,在世界医学学术领域极具声望。詹珊珊所在的神经病学部门是医学院的重点科室,向整个匈牙利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并接收匈牙利东北部区域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同时负责德布勒森方圆90公里范围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工作。在这里,急诊服务是保证脑梗死患者3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以及6小时内介入治疗的关键点。而在部门的候诊室,更是根据国际标准开发了一款血管风险评估计算机,通过输入患者的临床数据,可获得相应的血管风险评估结果。
詹珊珊分别在神经病学部门的3个病区(男病区、女病区、ICU)以及脑电图、脑血管多普勒室轮转,针对脑梗死、脑出血、癫痫、TCD、EEG、介入等专题进行深入学习,亲身体验先进的理论和精湛的技术。每天,跟着教授查房,詹珊珊便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工作。教授阅片教学、病例解说、门诊、手术等,许多国外的新观点、新思想及重视循证医学证据,让詹珊珊耳目一新。
还记得到ICU病房学习第一天,詹珊珊就接收了一位超过时间窗需要溶栓的病人。这样的病人也是在国内碰见最多的“醒时卒中”。在国内,这样的患者基本是“被判”错过时间窗,不能进行溶栓。所以,一瞬间,詹珊珊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时,教授Fekete几乎是手把手教詹珊珊处理流程,辅导她如何评估此类病人溶栓的风险和预后及脑梗死的系统知识。最后,对病人进行了溶栓。病人后期效果非常好,无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的后遗症状。教授熟练的业务,让詹珊珊佩服不已。
进修期间,让詹珊珊记忆最深刻的是,科室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脑梗死患者溶栓前所有步骤,包括急诊接诊,完善头颅CT检查,医生的诊断判断等,所以相对国内来说,脑梗死溶栓率很高。因严格执行溶栓药物的剂量、适应症及禁忌症,溶栓治疗的成功率也非常高,并发症很少。此外,对昏迷患者的检查方法——眼前庭反射(oculovestibularreflex)更令詹珊珊大开眼界。即用注射器吸取冰水1ml,注入一侧外耳道,正常反应为快相向对侧的两眼震颤。如大脑半球有弥漫性病变或功能抑制而脑干功能正常时,刚出现两眼强直性地向刺激侧同向偏斜。如昏迷是由脑干弥漫性病变引起,刚刺激后无反应,有助于今后临床工作中对神经科昏迷患者的快速定位,而无需长时间的等待影像学的评估。
技术创新造福更多患者
回国后,詹珊珊第一时间跟科室同事共同分享了学习成果,并开始了实践和创新。例如,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尤其是无症状患者,是采用药物治疗,还是采用手术治疗,这是临床医生长期争论的难题。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可以完整切除造成颈动脉狭窄的粥样斑块,有效恢复颈动脉血流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但却存在手术、麻醉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风险。颈动脉支架是一种微创技术,可以避免颈部切口,但存在放置支架过程中出现微栓子脱落造成脑梗塞的危险,远期的通畅率和再狭窄率还不是很清楚,并且金属支架留在血管内总是会给患者留下顾虑。根据当时在国外学习时,教授对脑血管反应性的讲解,回国后,詹珊珊查阅了大量资料,并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对部分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分析脑血管反应性(CVR)。通过这样一项简单、易操作的术前评估指标,可以把手术适应症提高到了病理生理学的角度,而不再单纯依赖血管狭窄程度。通过TCD检测CO2分压变化时受检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采用屏气指数(BHI)和过度换气指数(HVI)等多项观察指标,结合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结果,选择更合理的手术方式。
针对今年冬季高发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詹珊珊提出对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恢复期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搏动指数等,分析脑血管反应性,此项检查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有预测价值。
在科室主任陆世建的带领和科室团队努力下,神经内科目前成功开展了全脑血管造影,能对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做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使众多患者摆脱了疾病的折磨。同时对脑出血、脑梗死、脑炎、脊髓炎、面神经炎、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挽救了无数生命。
谈起未来计划,詹珊珊最希望组建神经内科科室溶栓箱。溶栓治疗是目前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匈牙利脑梗死患者的溶栓率高达20%,美国溶栓率10%,而2016年医院溶栓率仅1.5%。詹珊珊希望能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溶栓课程,优化脑卒中流程,缩短DNT(患者入院后接受静脉溶栓的时间)时间,提高对脑卒中患者的救治能力。
面对目前大多数患者及家属缺乏对疾病的认识,詹珊珊建议医院组成流行病学调查组,开展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定期到基层卫生院等积极开展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普查工作,为贺州人民带来福祉。(谭碧云龚静)
新闻推荐
八步讯近日,八步区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到铺门镇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把医疗、农村种养、法律咨询服务送到基层,用实际行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改善民生。在为民服务活动现场,民...
贺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贺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