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记者 假“警察”

贺州日报 2018-03-01 12:29 大字

□余良

在与《贺州日报》共同成长的十年里,为了能够采访到第一手新闻,我与记者部同事在暗访时“借用”其他身份算起来也有十来个了,这其中有外卖小哥、的哥、城管……不过,让我最难忘的还是2011年在富川靠着假扮警察而顺利摆脱不法分子纠缠的故事。

2011年11月中旬,按照“线人”的爆料指引,我与同事蒋清来到富川朝东镇油沐村一个非法土炼轮胎油窝点进行暗访。据群众反映,该窝点存在已久,给当地环境造成极大污染。来到窝点附近,蒋清负责在远处“伪装埋伏”拍照,而我负责走进窝点观察。该窝点虽然有五六间房子却只有一个工人在工作,我用本地话与工人套近乎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当时我和蒋清心中窃喜,以为采访很顺利。然而,不到5分钟,在厂房的另一头,几个手拿铁锹的恶汉朝我这边冲过来。

说时迟那时快,蒋清立即换下相机里的SD卡并通知司机前来解围。被几个恶汉围住的我只能故作镇静,就在现场几乎要动手的时刻,我脑海里突然闪过“线人”爆料时提到过有一些执法人员以环境保护费名义收受过不法窝点老板的贿赂,就在恶汉头目怒问我来这里干什么时,我假装公安警察,并轻松地对他说,回去跟你们老板说,这两天准备好罚款,具体多少我晚点会跟他说。话刚落音,我们的车子已经开到我面前。恶汉头目看看车子玻璃前的通行证,在琢磨我说的话一时没反应过来,我和蒋清已经上车绝尘而去。

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细致深入采访后,一篇《焚烧废旧轮胎炼油伤天害理》的通讯在本报刊发,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市相关部门也开始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查处行动……

这一次成功的采访和报道让我真正明白了作为一名党报记者、贺州市宣传思想文化签约人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内涵。在融媒体时代,一次次这样的经历,让我和我的同事们心中更有底气去迎接未来的变化和挑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贺州日报》创刊三十周年之际与我的同事和读者共勉。

新闻推荐

让青春继续在新闻一线飞扬

□杨峭峰在很多人眼里,做记者是吃“青春饭”,黄金期就那么几年,而我一干就是20多年。1992年入行,当过编辑,做过记者,从当初一个羞涩、满头黑发的懵懂少年变成了现在额头微秃的“老山猪”。庆幸...

贺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贺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