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17贺州警察故事: 让逝者“说话”的法医们

贺州日报 2017-12-20 09:52 大字

为避免现场遭到破坏,法医与刑侦现勘技术人员一同取证。

□本报记者毛明志通讯员王丽飞甘勇文/图

一把手术刀,切出一个大案;一个手电筒,照出一个真相;一把尺子,量出一个弥天谎言……这些影视作品中的情节,在法医们身边真实上演着。“活人可能会撒谎,但尸体不会。”今天,记者向大家讲述平桂区公安分局三位法医陈浪、李沈桂和谢庆涛的故事,他们是法医“福尔摩斯”。

法医神探“戳破”的悬案

在案发现场,犯罪分子会制造种种假象,法医怎样扭转局面?他们往往会从一些常人不易察觉的一根发丝、一颗纽扣、一个烟蒂等微量物质入手,通过严谨的专业学科分析,抓获真凶。

2015年10月1日21时许,平桂警方接报在鹅塘镇某村一处偏僻沙场,发现有一名疑似交通事故死亡的女子。三位法医现场勘查发现,该具女尸致命伤在头部后脑勺,身体与一辆摩托车并排倒地,血迹围绕尸体周围。经过仔细查验分析,大家认为,如果是被车辆撞击致死,人和车不会那么整齐,血迹也会拖曳周边。通过尸检,鉴定这名女子头部创伤是铁锤等物件所致,排除了交通事故和自杀。按照法医的推断,经侦查人员走访摸排,第二天凌晨2点多钟,即报案6个小时后就抓获了与死者有情感纠葛及债务纠纷的一名男性犯罪嫌疑人。

法医陈浪:“要有足够强大的内心。”

“要想成为法医,必须过胆量这一关。”陈浪回忆起他入警学习法医的时候,老师为了锻炼他的胆量,专门挑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让他独自把尸体推回殡仪馆。临毕业时,老师对陈浪说:“要想成就法医的价值,工作必须胆大心细。”28年来,陈浪一直遵循着这一教导,也是这么带徒弟的。

法医有两个重要职责——尸检和伤情鉴定。它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错误,因为每一起案件,都关系着死者之冤、生者之冤,要贯穿整个案件的勘查、预审、送审、公诉的始终。

从事法医工作28年来,陈浪经手的尸体检验和活体检验无数。仅2013年至今,他们法医三人组就出具法医鉴定书624份,进行法医活检594例、尸检155具,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线索,给庭审庭判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法医李沈桂:“不会主动与人握手。”

法医李沈桂从不主动与人握手。是他不懂礼貌、傲慢自高?李沈桂自己曝光道:“其实这是我们从事这行的一个习惯,避开常人的忌讳。”

李沈桂说:“但凡需要我们出马的案子,大都涉及人身伤害,接触尸体是家常便饭。高度腐烂的尸体,即便是戴口罩,尸臭的味道依然闻得到。就算尸检和解剖下来立即洗澡,身上还是会有一股味道。”

“解剖后还能吃得下饭吗?”对于这个“重口味”的问题,李沈桂说:“一般蹲在现场解剖,最快的也要两个小时,耗费了大量的体力,所以饭还是要吃的!”

对于生命的可贵,法医有更多的感悟和理解。李沈桂回忆,曾解剖过一具尸体,摸上去还有温度,推算死亡时间在一两个小时前。死者生前还是一个能说会动的人,由于凶手的残忍,一下子就没了。因此他常跟家人和朋友说:“我们每个人都要珍爱生命。”

法医谢庆涛:“挑战不一样的人生。”

谢庆涛是2012年转行成法医的,这之前他是乡镇医院有着6年临床经验的医生。起初,很多人包括其父亲、妻子对他的选择都很不理解。他说:“医生是治病救人,挽救的是一个自然人。法医的责任更是沉甸甸的,薄薄的解剖刀关系着为死者雪冤,将犯罪者绳之以法!”

谢庆涛认准了的,就不轻易回头。在分局,他虚心向陈浪、李沈桂两位老师学习,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哪里有疑案,就到哪里检验勘查;他苦研专业书籍,扩大自己的视野,很快他也像两位前辈一样成为法医专业技术的中坚力量。

谢庆涛说:“面对高度腐烂和长蛆的尸体有时也会干呕,但我们是法医,没得选。实在忍不住,就站起来换换气接着干活。”

工作时神经高度紧张,下班还要随时待命。三位法医各有解压的秘诀:陈浪爱打篮球,看书,年休时也会带家人外出旅游;李沈桂喜欢背上行囊骑着山地自行车游历大好河山;谢庆涛则迷上了吉他弹唱。

新闻推荐

记录贺州变化 服务贺州发展 贺州市召开《贺州市志》评稿会

本报讯(记者刘梦霏通讯员李燕兰)12月11日上午,《贺州市志》评稿会在市委党校召开,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研究员李秋洪,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宏伟,市政协副主席黄志光出席会议。会...

贺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贺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