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贺州双拥情
□毛明志
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是在贺州,驻贺部队官兵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乡,贺州的父老乡亲则视官兵如亲骨肉。
“湍急的洪水中,一位高龄老人被困屋顶,四名消防战士奉命前往救援,他们趟过湍急的洪水,成功架起‘生命之梯\’,老人获救的刹那间,群众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今年,刚刚过去的抗洪救灾中,武警官兵和消防战士冲锋在前的一个画面。这次洪灾,驻贺部队出动官兵249人次,与地方抢险人员一道,成功解救被洪水围困群众137人。
在老百姓的心里,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
海军驻贺某部驻扎在偏远的农村,可是与他们结对子的市住建局干部职工经常到驻地走访,就像兄弟一样,每打一场篮球赛,举行一次联欢活动,都让军地之情更近一分。
以生态、长寿而著称的贺州,建市以来已三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走出了一条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载体,以深化军民融合发展为平台,积极推行“1356”工作思路,坚持抓难点、创特色、求发展的特色双拥路。
突出一条主线
贺州市始终把党管武装作为“一把手工程”,突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这一主线。市、县(区)都成立有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通过320个军地双方共建基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拥军优属服务小组和拥政爱民工作小组,把军地工作有效地覆盖起来,与双拥工作有关的重大事项,“一把手”亲自参与、亲自部署。
推进三项创新
军转干部的安置、退役军人的安置还有随调军转干部家属的安置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2012年以来,贺州市创新安置方式,实现三个安置100%。有142名政策性随军家属得到妥善安置,通过调位置、预留编制等方法,对59名军转干部、3名随调家属完成安置。特别是对团以上的部队转业干部,全部安排到相应的实职岗位,全市五年间共接收退役士兵、转业士官3000多人。
在贺州的乡村,有470个农村幸福院建起了“士兵之家”,这里成为优抚对象安度晚年的温馨港湾。这是贺州市创新服务理念,推行保姆式的管理的举措之一。在医疗机构,有为现役军人、优抚对象开辟的“绿色通道”,就医就诊一站式结算;在社区,优抚对象经常得到义工等志愿者上门服务。
在贺州市,由于创新保障机制,从2015年起,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实行了城乡一体标准,且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保证了各项安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搭建五个平台
搭建“财政拥军平台”“政策拥军平台”“文化拥军平台”“就业拥军平台”和“国防双拥平台”五个平台,是贺州市多年来开展双拥工作一个行之有效的“法宝”。2012年以来,贺州市市、县(区)两级财政投入经费2.11亿元用于部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950万元用于慰问驻贺部队及优抚对象。部队干部、职工和士官的住房被纳入保障性住房统一安排;军人及家属就医就学入托得到优先优惠,现役军人、伤残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和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在贺州的所有景点都可以免费;军民文化交流丰富多彩,地方为退役士兵技术培训2500多人次,推动企业安置退役人员,为他们找到展现自我的平台。在贺州,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被列为各大中小学教学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新闻媒体刊播双拥宣传也是不遗余力,5年间累计发稿600多篇。
发挥六个作用
在贺州市,驻贺部队官兵不仅仅是出现在急难险重的时刻,在建设地方经济、维护贺州平安、开展扶贫帮困、建设美丽乡村、军地共建等工作也是冲锋在前。2012年以来,驻贺部队参与抢险救灾49次,参与处置突发事件47次。涌现出了黄成勇这样为救落水群众光荣献身的革命烈士。近年来贺州开展“生态贺州·长寿胜地”建设,部队官兵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修桥铺路,清扫街道、植树造林。几年间组织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造林种树3万多株,为5个扶贫帮困村协调落实扶贫资金452.7万元。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同样人民享安宁,也得要我们可爱的人民子弟兵来守护。
双拥,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在贺州大地正不断更新延伸……
新闻推荐
简讯本报贺州讯(记者/蒋勤)7月27日,广西推进依法逐级走访工作现场交流会在贺州召开。会议考察了贺州市部分信访工作单位,通报了全区近来信访工作的情况,并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贺州市抓好“...
贺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贺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