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新妹:一双巧手“编织”快乐生活

桂林晚报 2020-06-05 13:47 大字

邓新妹正在织布带。

邓新妹是空明社区明东小区的瑶族居民,她有一双巧手,擅长编织瑶族的传统布带。邓新妹的老家有这样一个习俗,当女子出嫁时,女方都得准备被套、头帕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嫁妆,而这些都是用传统布带编织而成。因此,邓新妹常常受邀帮忙缝制嫁妆,热心的她还经常熬夜赶工。她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一道色彩。

●精湛技艺令人赞叹

4日上午,记者来到邓新妹的家中时,她正端坐在客厅里的小木凳上编织布带,一组9种色彩的细毛线、一把用竹片制成的带刀几乎是她编织布带的全部道具。别看道具简单,她手里的活可不简单,手起手落、带刀飞梭,数分钟后,布带的一端就初见雏形,布带中间一团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也同时显现,让人惊讶之余也摸不着头脑:这是怎么完成的?

邓新妹特意放慢动作,向记者讲述其中的门道:这白色的细毛线是底色,根据想要的图案,用手指把对应位置的红色细毛线挑起或压下,然后用带刀划到底,这样就完成了一织,要织几米长的布带,则需要成千上万织。

邓新妹告诉记者,织布带是她的爱好,平时闲着没事时就喜欢织来玩,“哪天不织就手痒,心里总觉得不舒服。”

邓新妹经营着一间服装店,平时没客人的时候,她也没闲着,总是在门面织布带,常常会引来路人好奇观看。

●从小与织布带结缘

邓新妹的老家在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我们那里瑶族的女孩子都要给自己做嫁妆,其中之一的被套就是用布带缝制的,所以女孩子都要学织布带。”邓新妹说,自己是读完初中后,和大人一起做事,耳濡目染下开始接触织布带的,没想到自己一学就会。

邓新妹十几岁时就在生产队里种地,几年后,她找到了意中人结婚。22岁时,邓新妹迎来了自己的婚礼,婚礼前几个月,她每天晚上都在自己织布带、做被套。“当时家里穷,我妈说做一床被套就可以了,但我越做越上瘾,一鼓作气做了三套。”

邓新妹夫妇现有一儿一女,丈夫到河南务工,为了双方乘火车探亲方便,邓新妹携子女迁居桂林。后来,女儿去北京上大学了,邓新妹为她用布带缝制了一个荷包带去北京,没想到受到好评,女儿在大学里的好朋友都很喜欢。女儿特意打电话回来,让她多做几个,邓新妹于是一口气做了10多个给女儿寄去。

●巧手编织送人祝福

时间过得很快,邓新妹的女儿准备结婚,如今年轻人大多选择西式婚礼,但女儿毅然选择回到老家,举办一次传统的瑶家婚礼,这回是邓新妹替女儿做的嫁妆。儿子结婚时也不例外,邓新妹给儿媳妇也亲手做了一套嫁妆。

老家的人都知道邓新妹的手艺精巧,每当家里要嫁娶时,他们总会找到邓新妹,让她帮忙织布带办嫁妆。而邓新妹也十分乐意,总是欣然答应,有时候要得急,她甚至织到半夜,但她乐此不疲。“用这样的方式给别人送去祝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她说。

如今,邓新妹在传统的织法上进行了创新,她把传统图案与祝福文字融合在一起,织在布带上。她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即将给孙子做被套用的布带,“雨润吉祥全家福,花开富贵满堂春”字样的祝福语在上面清晰可见。

“现在会织布带的瑶家女孩子越来越少了。”邓新妹说,她心里感到十分遗憾,她呼吁社会各界,对这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加以保护并使之传承下去。

记者莫俊文/摄

新闻推荐

富川:优化奖补推动产业发展

本报富川讯“李大哥,你是在3月31日前着手养鸭的,按照今年的产业奖补政策,你可以享受标准的150%的补贴。”近日,富川瑶族自治...

富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川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