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乡扶贫小车间脱贫大舞台

黄山日报 2019-06-11 07:54 大字

本报讯日前,黄山区新华乡曹村村的扶贫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扣螺丝、滚动圆盘、配上配件……村民正在按部就班地加工一批文具。

吴同书是曹村村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先天性聋哑人,仅靠低保和种点雷笋维持生活。去年8月,经过厂方培训,他来到扶贫车间上班。当扶贫干部第一次把他带到扶贫车间学习做圆规,并告诉他一个月可以挣好几百块钱时,吴同书高兴得一晚上没有睡觉。如今他已是文具组装岗位上的一名熟练工,每天从扶贫车间领取圆规零件组装,加工完成一个圆规挣0.16元。每月有900多元的务工收入,日子有了起色。“今年脱贫没问题!”吴同书开心地用手比划,“我家离车间很近,在家门口务工,太方便了。”

“有国家的好政策,有扶贫工作队的帮助,我已经脱贫了,相信弟弟也能脱贫。”说这番话的,是吴同书的姐姐吴荣球。她边组装圆规边说:“现在真好,村里把扶贫车间开在了家门口,我在这里既能学上一门技能,还能照看母亲,这样的好事情去哪找啊。”

扶贫车间落户村中,这是新华乡紧扣“就业脱贫”,打造“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就业扶贫新模式。目前,曹村村扶贫车间已招聘2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人,已生产圆规工具80多万套。

新华乡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在农村建立扶贫车间,不断扩大车间规模,通过“以企业带动农户、以就业促脱贫”的方式助力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拓宽致富门路。·欧阳如晨·

新闻推荐

破“网”打“伞”护平安 贺州市深挖涉黑涉恶腐败问题速写

□本报记者赖文艺最近,随着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原教导员、建东派出所原所长等一批公安干警充当涉黄涉赌“保护伞...

富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川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