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竹笋掀起的“头脑风暴”
□本报记者李军田欧阳利环通讯员甘盛伟
四月,春意盎然。此时,也是竹笋疯狂生长的季节。
4月28日,记者走进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不时望见三五成群的农民在大山里刨土、挖笋。
竹笋是大自然对新华乡的恩赐。白牛涧、大鹰山、仙姑山……在新华乡大大小小叫得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山上,在春雨的滋润下,遍地的竹笋争先恐后地从地里冒出来,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谁也无法统计有多少产量。”新华乡井湾村村支书盘胜强告诉记者,每年的这个时候,村民都会蜂拥上山,过着“靠山吃山”的日子。
然而,以往挖笋村民都是“单打独斗”,有的挖回家自己吃,有的拿到附近集市贱价卖掉,竹笋的季节一过,山里逐渐恢复平静,这场“挖笋大战”也匆匆收场了。
如何提高竹笋的产品附加值?如何让大自然的恩赐更好地造福乡村?当地党委、政府以及井湾村村干、村民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
很快,一个由井湾村与当地经济能人共同成立的“井湾村村民合作社”呈现在大家眼前。今年,大部分村民挖的竹笋都卖给了合作社,合作社还为这些纯天然的竹笋赋予了一个响亮的品牌——“知米”。
“在我们村,有一处摩崖石刻,上面就有‘知米’两个字,这是明朝一位官员暗讽当时的农民只知道米粮,不知道政事而刻下。但现在,我们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在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盘胜强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讲述知米品牌的渊源和含义。
如今,数百名村民都在为“知米”牌竹笋供货,有些时候,一位村民一天就能提供近300斤的货源。以村民李秋能为例,他最多的一天卖了297斤竹笋给合作社,拿到445元货款。
在4月的收笋季,合作社共收到村民的竹笋两万多斤,全部储存在刚刚建好的冷库里。
“现在不急着卖,我们要打个时间差。”合作社社长彭为章对记者说,由他们对这些竹笋进行腌制、包装等粗加工后,再由村里的帮扶后盾单位选择销售时机,统一以“知米”的品牌卖到广东、重庆等地,预计能卖10多万元,其中,村级集体经济能增收3万多元。
思路一变天地宽。换一种卖法,竹笋的价值立马倍增,受此启发,井湾村正计划把村里的另一个特色产业香芋南瓜也按照这样的模式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香芋南瓜是一种吃起来口感像香芋的南瓜,目前村里种了100多亩,我们正在申请建厂房,到时既卖鲜南瓜,也把南瓜装成罐头卖,品牌还是用‘知米’,按照现在的产量和价格,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多万元应该不在话下。”说到这里,村支书盘胜强开怀大笑。
新闻推荐
富川讯“广东省四会市的医生经常来这里义诊,还免费发放药品,感谢他们!”3月15日,前来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卫生院就诊...
富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川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