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明城里新事多

贺州日报 2019-03-07 09:42 大字

□本报记者郭勇娟毛艳姗实习生王文仙

古城灯火明如昼,旧居新春新风尚。

在春节、元宵期间举行“上灯炸龙节”民俗活动,是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古明城内百姓数百年来的传统习俗。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古明城里的传统“风味”,亦与新时代新事物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古城过年“新风尚”。

2月14日凌晨,正月初十的钟声一敲响,居住在古明城老街的莫涛一家便抱着刚出生的儿子,到街道所在的福阳楼为孩子上灯。这是莫涛第一次为孩子参加上灯祭祀仪式。“相较于过去的老式灯笼,我准备的灯笼是兼具观赏和家用两种功能的,待正月十五下灯后还能挂在家里作照明用,既节约又环保。”莫涛说。

69岁的杨茹发老人,在古明城里生活了大半辈子,自从退休后每到春节上灯期间都会来到灯楼,为前来上灯的居民和赏灯的游客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讲解传统民俗、打扫卫生、维持秩序……

“现在的人不仅仅满足于看灯凑热闹,更多的是探索上灯习俗文化。”杨茹发说道。

“党播春风施雨露,决胜小康民享福”“富阳春色千家绕,新永桃花万首诗”……漫步古明城新永街,居民大门上一幅幅紧跟时代步伐的春联,成为一道独特风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他们对于未来生活期待的转变也体现在春联上。

“以前日子过得苦,大家贴的春联几乎都有‘发财’‘成功’等字眼,现在慢慢转化到歌颂共产党、赞颂改革开放成效和文化需求上来了。”莫涛的父亲指着自家的对联说。

“上灯炸龙节”中的“炸龙”,则是一种最原始的肢体舞蹈。富川“炸龙”活动目前已被列入第五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极大丰富了富川老百姓的文娱生活,是当地人难以割舍的年味情怀。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除了炸龙期间放鞭炮,这两年明显感觉到古城里燃放鞭炮的现象减少了,像我家里就经常用礼炮取代鞭炮庆祝节日。”在南宁工作的李溪是富川本地人,每年春节都会留在家里和朋友一起参与“炸龙”活动再返回工作岗位。“炸龙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片土地上传承了几百年,已成为当地老百姓文娱生活的重要部分,相信未来当地能逐渐找到环保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平衡点。”

年初十这晚,古明城内除了七座灯楼上人声鼎沸外,在古明城最东面的“网红”景点东门桥上,来往的游人亦是熙熙攘攘。

东门桥是古城内部居民与外界连接的重要通道,但由于建设年代已久,桥身部分栏杆已损坏,桥面、桥梁下部结构等年久失修,给过往居民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为了保护和管理好富川具有城市特色的沿岸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富川瑶族自治县住建局以旧城改造和“一江两岸”项目为背景,于去年5月投入资金920余万元对东门桥进行了拆除重建。

“这座桥在改造之前已经是危桥了,这次我们用了近10个月的时间对东门桥进行重建,目前已顺利通行。”富川瑶族自治县住建局规划股股长唐有福介绍,“新桥全长73米,桥梁宽8.2米,桥身以木质结构为主,整体设计参考了富川本地风雨桥造型,也是对当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

“新的东门桥建好后除保证城区防洪水利功能外,老百姓出行也会更方便安全,新桥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便利、怡人的休闲游憩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群众何勇乐呵呵地说。

新闻推荐

听民意 谋发展 送良策 富川开展“五个一”活动助力脱贫攻坚

富川讯连日来,富川瑶族自治县组织开展脱贫攻坚“五个一”活动。活动以“脱贫攻坚·圆梦小康”为主题,5944名领导干部、...

富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川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