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愚公之志修通脱贫路 记2018年11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盘月珍

贺州日报 2018-11-16 09:07 大字

□本报记者毛艳姗

“我没有什么大能耐,但我知道这条路一天修不好我们村就一天富不起来。”

56岁的盘月珍是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白竹村一名普通农家妇女,不是党员干部,也没接受过高等教育,却为了能让村里早日脱贫致富劳心劳力。去年11月,盘月珍终于带领村民成功修出致富路,也在当地文明办和村民的举荐下成功入选2018年11月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候选人名单。

白竹村委的老村岗村四面环山,由于连片的200余亩田地间没有机耕道,生产出来的农作物无法用机动车辆运送,迫使当地村民不得不保持着肩挑手提的传统生产运送方式。面对上百亩连片田地,村内外老板想整体承包却因交通不便放弃了,导致当地土地效益发挥缓慢,村民生活一度艰难。

“一开始我只是想田里有条机耕道可以让村里人开拖拉机到田边拉稻谷和玉米,大家过得没那么辛苦,就提出了修路这个想法。”盘月珍无奈告诉记者,“但是由于修路需要占用部分农田,也需要村民捐款,大部分人都拒绝了我的提议,觉得是我想出风头。”

一腔热血想要修路却被村民浇了一盆冷水,盘月珍想到了求助村委干部。在白竹村村支书盘训强的帮助下,她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修路的好处,甚至拿出自己家的土地和修路占用的农田置换……

正是印证了那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村里召开了几次集体动员会,盘月珍一有空就往村民家跑,修路是她铁了心要做到的事情。

“在村子里民心不齐是很难做成事情的,盘月珍作为普通村民能有这样的毅力修路,实在难能可贵,我很钦佩她。”盘训强说,“经过几天反复上门,大部分村民终于松了口同意修路,但是对捐钱这件事仍然持观望态度。”

万事开头难,村民同意修路了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就算是一个人推土填砂,我也要把路给修出来。”盘月珍说。规划好修路范围并撒上石灰后,盘月珍找来了挖土机等大型机械,连续15天坚守在工地上无偿监工。她从家里拿出锄头铲子挖沟填土,资金不够时还拿出了家里的积蓄垫支。这一系列举动让村民们看到了她修路的热忱,纷纷同意筹款修路。

经过艰难的前期动员和整整15天的抓紧施工,一条3.5米宽1.1公里长的机耕道终于跃然眼前。由于白竹村距离福利镇只有3公里路程,机耕道修通的消息一传出去,便立马吸引了周边的老板过来承包村里的土地用于种植烤烟。

“村里的土地原来300元一亩都没人愿意承包,机耕道修通后每亩租金飙升到了700元。”盘训强说,“村民在收取土地租金的同时还可以给老板打工,在家门口就解决了就业问题。”

如今一年光景已过,在盘月珍带领下修好的机耕道已经逐渐稳固。“一年前我们脚下都还是田埂路,现在拖拉机可以进来拉货了,种出来的东西都不愁运不出去了。”面对镜头的盘月珍有些害羞,“我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只希望乡亲们下田做工轻松一点。”

据了解,在盘月珍带领下修出的机耕路已经作为民事调解项目上报镇政府申请资金,计划于明年11月对机耕道进行硬化,造福机耕道辐射的周边村民。

新闻推荐

弘扬主旋律 唱出民族魂 贺州市举行青少年传唱核心价值观主题歌曲汇演

本报讯(记者刘华)11月13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主办的爱祖国爱家乡——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青少年传...

富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川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