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留住蛙声 守望历史 富川瑶族自治县宜居乡村建设见闻

贺州日报 2017-08-22 16:12 大字

□何忠毅侯天有

初秋时节,在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茅厂屋村,清澈的溪水流淌在田间,金灿灿的稻田里传来“呱呱呱”的蛙声。“听到这久违的蛙声,感觉就像亲切的乡村民谣。”正在给稻田放水的村民杨学相告诉笔者,这样的好环境多亏了生态乡村建设。

如今,“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样的情景,在富川瑶乡村屯不再只是儿时记忆。在骄阳似火的阳光下,笔者走进福利镇茅厂屋村、朝东镇秀水村、福溪村等地,感受生态乡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无限活力。

秉承自然脉络

“村前的小河里有鱼,山上的林子里有小樟树,邻家大娘的笑脸透着幸福……这里的一切让我好像回到了老家。”从深圳来朝东镇秀水村观光的黄先生一边忙着拍照一边说。他们一家三口自驾游到富川,感受到了久违的浓浓乡愁。

福利镇茅厂屋村神仙湖瑶族生态休闲园在群山绿树环抱之中,园内的农家楼房错落有致,蜿蜒曲折的水泥村道通到各家各户门前,鱼塘边的杨柳树郁郁葱葱,倒映到清澈的水中。还有热情好客、诚实淳朴的农家主人,都让游客感受到“老家”的味道。村民杨雪转说:“宜居乡村建设让我们像住在画中一样。”

在富川,像茅厂屋村这样的生态乡村还有很多。该县坚持“自然、生态、田园”理念,不砍树、不推山、不填水,在保留其原始风貌的前提下,按照农家原有的建筑风格,整修房屋、美化庭院、畅通道路、安装路灯,保护好乡村的溪流、山泉、河水,增添乡村的灵气,凸显“绿水绕村、水村辉映”的魅力。

守住文化灵魂

文化是生态乡村的灵魂。富川依托村庄现有特色资源,通过挖掘其中的历史文化资源,配套完善村屯村道、照明设施、文化广场、文化综合楼、国学经典宣传画廊、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发展乡村旅游。

朝东镇秀水村地灵人杰、钟灵毓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状元楼、进士楼、雕花石鼓等古建筑、古文物,有古牌坊、古泉池等景观,更有历朝历代皇帝和官府贺赠的各式古牌匾等,享有“宋元明清古建筑露天博物馆”之称,这些古香古色的景观也成为朝东镇打造生态名镇休闲新城的一块“金字招牌”。

位于秦汉潇贺古道上的七朝古瑶寨福溪村古朴清幽,这里有广西现存唯一一座不用钉铆建成的灵溪庙,蕴涵岭南瑶族廊桥文化的风雨桥,饱含浓重古韵的十三门楼,忠心守护村庄的神奇生根石……

面对如此丰富的精神“富矿”,富川生态乡村建设有了新的努力方向,对古村落的文化底蕴、繁荣景象、历史人物、经典事件,以文化广场、史记长廊形式进行复活再现,提升状元村、七朝古瑶寨村落历史文化气息和品位,以历史文化留住乡愁。

在秀水村,清清的小河,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村落鸟语花香,河岸边的古樟树……文化广场上的农耕文化雕像勾勒出别样的农村生活图景。农家庭院围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学经典漫画赏心悦目,让人仿佛置身于公园。

“漂亮吧,我们村每天都有游客来。”在村路边的脐橙园里,正在劳作的村民毛大叔满脸自豪地说。秀水村成为宜居旅游建设示范村,让大家对未来前景充满期待。

新闻推荐

培育“三个千亿元” 促产业全面升级 ——贺州发展县域经济侧记

本报记者骆怡“郡县治,则天下安。”近年来,贺州市紧紧抓住机遇、发挥比较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今年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暨年中工作会议上,贺州打造“三个千亿元产业”...

富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川瑶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