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明热衷红色收藏,搜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报道重大事件的报纸,整理成41个专题—— 张张报纸感党恩
一排排置物架上,摆放着一份份发黄的旧报纸。有的被精心装裱在玻璃木框里,“站着”;有的被装在透明塑料袋或被贴在泡沫板上,“躺着”。粗略估计,千余份。
3月23日,记者来到郓城县随官屯镇王官屯村王亚明的家,仿佛置身于小型报纸博物馆。这位63岁的退休党员,搜集了自1949年10月1日至今,报道党和国家重大事件的报纸,并悉心整理成41个专题。
红色收藏大都有一份精神寄托,王亚明也不例外。“我们赶上了党的好政策,影响了我家两代人的人生轨迹。”他拿出1977年10月21日的人民日报,指着《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一篇,回忆起影响他一生的改革政策。
“当时在地里干活,听到高考恢复的消息,我把家伙什一扔,高兴得都跳起来了!”讲起此事,王亚明仍然激动不已(如图)。他讲道,1976年毕业后回村务农,招生考试制度一恢复,当年就考上了曹县师范学校,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我父亲14岁才上一年级,为啥?因为1947年咱们鲁西南解放,才能去上学。”王亚明言语间流露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
“建国七十多年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件事从发生到结束,报纸都有系统的报道。”王亚明想,如果把报道这一事件的报纸,按时间顺序收集起来,就能充分反映出这一事件的历史发展全过程,可以永久地保存下来。
自费订购报纸、和废品收购人建立联系、在网上搜集购买等都是他搜集的方式。为了将一个专题整理全面,他曾拿出一个多月的退休金去购买一份报纸。
看着眼前1992年3月26日的《深圳特区报》,王亚明感慨地说,有了这份报纸,邓小平南行这个专题就成功了一大半。
“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一国两制”“向雷锋同志学习”“中国与奥运”“高考制度沿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船精神”……每一个专题他都追根溯源、抽丝剥茧,搜集重要时间节点,清晰展现事件的来龙去脉。
“按专题收藏报纸的难点在于每一个专题事件发生的节点上,什么时间发生的、什么时候结束的,党和国家出台了哪些政策、下发了哪些指导性的文件和意见,报纸是什么时候第一时间报道的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和历史资料,需要大量的精力去学习和研究。”眼前的每一份报纸,王亚明都能讲出事件的前因后果,记者听着,如同回到了曾经的历史课堂。
在他看来,最珍贵的当属1949年10月1日和10月2日的丝绸版报纸。他激动地读着上面的大字标题,仿佛是天安门广场上三十万人中的一分子,正置身于开国大典中。
“通过收藏,我深深地体会到,一百年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中华文明史的延续。”在建党百年之际,他希望能将自己收藏的报纸展览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共产党。文/图 记者 付凤臣
新闻推荐
“整个园区占地2000余亩,东区以连体式拱棚为主,西区是冬暖式大棚,种植的蔬菜全部通过绿色认证,发往北京、广州、深圳、重庆、...
郓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郓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