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 感动,不是见义勇为的终点
12月11日晚,在杭州工作的山东郓城人张雪领,路遇陌生人轻生时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跳入冰冷河水中救人……不幸的是,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见本报今日A4-A5版)
张雪领不幸身亡,他用“见义勇为”的实际行动为自己画上了一个遗憾却“闪光”的终止符。他的大义感动了浙鲁两地,也为“山东好人”再添厚重一笔。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于“大爱山东”的推重和确认,就是来自于像张雪领一样,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曹县蓝天救援队队员尹起贺、诸暨派出所济南籍民警张勇……
对于张雪领而言,除了“山东人”这个身份,还有年轻创业者、CEO、丈夫、父亲、儿子等多重角色,这意味着,这位“90后”身上有着多重担当。在周围人眼中,张雪领确实很好地承担了这些角色应有的责任,现在,他又多了一重“好人”的角色。事实同样证明,张雪领在平时就是一个善良的小伙子。据了解,就在出事之前,这个创业仅仅两年的年轻人,还有一个帮村民卖山货的梦想,只是,这注定是一份未竟的梦想了。
不过,这也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好人的长成,不是一刹那间的“奋不顾身”,而是一种日常行为积累。也可以说,好人,其实就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态度。在我们身边,不乏有这么一种人,他们的点点滴滴,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行为范式,值得人们肃然起敬,并观照自身。而日常世界中的良善之人,看待世界也是温暖和煦,温柔以待,就像张雪领一样,无论在老师、家人眼中,还是在同事眼中,都是一个“阳光暖男”,富有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
全社会也应该认识到,见义勇为的好人,如果将其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的话,竟往往以群落的方式存在,就像“山东好人”“山东大汉”一样,为什么会有聚居地的概念呢?这是因为,良善必然产生于良善的土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呵护“一方水土”,妥帖对待这里忠厚的待人处事方式。保护好“善良”的生态,就是维护一个群落善良的基因。具体到“山东好人”这个概念,就是要让齐鲁大地,持续成为好人辈出的富集之地。想想吧,张雪领,一个新技术领域的新锐、白领中的“成功人士”,在别人的生死关头选择了纵身一跃。在他的价值排序中,必然是“生命至上”“救人第一”,这种观念必然是长期价值强化形成的行为取向。
张雪领远去了,每个人除了悲悯,还有无数的感动,而感动,绝不是一个“见义勇为”的终点。我们,也绝不是“好人好事”的旁观者。每个人要做的,除了说一声“一路走好”,还应有诚挚的讴歌。因为,即便是做一个赞美者,也是对于“崇德向善,择善而行”的一种无形浇灌。当然,家人的抚慰、名誉的给予,这些都应该是“见义勇为”的事后标配——远去的人可以“行善不语”,而每一个见证者,却应主动因循“好人好报”,让有德者有所得,激发良善,启迪众人。本报评论员肖明君
新闻推荐
国土空间规划全省一张蓝图 暂时没有看明白的地方建立“留白”机制,实行领导决策终身问责
□本报记者王亚楠本报通讯员宋辉国土空间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
郓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郓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