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动融合发展加快打造现代化镇域小城市 菏泽市加快“两新”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菏泽路径,去年以来,菏泽市创新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型小城镇建设融合发展(简称“两新”融合),先期在全市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17个乡镇作为试点,积极探索在镇域打造现代化特色小城市,加快推动一批乡镇实现由“镇”到“城”的跨越。
一年来,围绕推动这项工作,菏泽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解决“两新”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效果不断呈现。
“两新”融合发展是
“菏泽路径”的生动实践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就地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已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优质生活条件的需求。把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型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利用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将迁建村庄向乡镇驻地集中,着力打造人口规模适度集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公共服务统筹整合、产城一体协调推进、宜居宜业、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选择。
“两新”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提升村镇建设水平。村镇建设是菏泽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近年来,菏泽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提升村镇建设水平,取得良好成效。但是部分村庄由于分布散、规模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难度较大。部分村庄缺乏规划制约,“马路房”“路边店”“独家院”大量涌现。部分就地新建的新型农村社区,由于建设标准低、规模小、人口少,配套不齐全,形成了新的“空心化”现象,造成了资源浪费。据统计,菏泽市建制镇驻地平均人口仅1.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实施“两新”融合发展,将原有分散的村庄进行整合,推动乡村大部分农民向镇域集中,推动高质量建设、高标准配套,将有效提升城镇化水平。
“两新”融合发展能够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近年来,菏泽市围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乡村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的力度不断加大,大力推动教育、医疗、道路、供水、公交、环卫、燃气、污水处理等基础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但城乡发展资源仍然不均衡。比如,农村道路“户户通”还需要硬化3.4万公里。全市92%的村庄没有污水处理设施,40%的村没有安装路灯。另外,教育、卫生、养老、娱乐、金融等配套也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向往城市却没有条件进入城市生活,根在农村但不满足他们对现代生活条件的需求。“两新”融合发展,就是将原有的多个村庄合并融合,充分利用镇域原有的基础条件,进一步优化提升,强化资源配备,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让农民也能过上像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
“两新”融合发展能够加快提升农业发展水平。菏泽虽然是农业大市,但是农业质量不优、效益不高。土地流转率只有36%,农产品加工转换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80%的农业企业属于初加工企业。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仅有857家,总资产460.7亿元,平均每个企业资产只有5376万元。推动“两新”融合发展,不但能够促进土地流转,还能在一定区域内聚拢人口、吸引人才,打造土地和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推动农业产业水平的提升。
“两新”融合发展能够激活乡村发展活力。菏泽是人口大市,也是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市。由于本地就业机会少、生活居住条件差,前些年大量年龄和知识结构较好的农村人离开土地、离开乡村,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经商,留在农村的常住人口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农村缺乏活力。近年来菏泽加快推动在外人员返乡创业,但是传统的乡村的吸引力和承载力远远不够。推动“两新”融合发展,能够在农村打造与城市相对同等的生活生产环境,吸引更多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从而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高标准、高质量
打造现代化镇域小城市
“两新”融合工作目的是打造现代化小城市,满足农村人口对于现代化生活生产方式的需求。一年多来,菏泽在探索中砥砺前行,坚持高标准规划引领,加快推进社区建设,不断完善设施配套、着力加强产业支撑,确保了“两新”融合工作的高效推进。
坚持规划引领,绘制镇域小城市的发展蓝图。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对试点进行高质量规划。坚持多规合一,统筹考虑自然条件、历史沿革、文化习俗、风貌特色、配套设施、经济基础等,对“两新”融合试点社区布局、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等进行统筹规划。所有试点均聘请了甲级资质以上的规划设计公司,规划完成后分别由县、市规划委员会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进行审定,为镇域建设高水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比如,巨野县龙堌镇聘请了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标准编制规划,将2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和9个新型社区互通互联,按照城市标准设定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打造现代化特色镇域小城市。东明县菜园集镇聘请北京园林大学规划设计院对菜园集镇重新规划,以庄周梦蝶历史故事为背景,打造“一轴四翼”的蝴蝶水巷整体布局。
加快社区建设,扎牢镇域小城市的发展基础。充分利用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将迁建村庄向乡镇驻地集中,建设符合城市特点的居住社区。所有试点社区建设充分征求群众的意愿,充分体现试点乡镇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分小高层、多层、院落等不同类型进行建设,既能够充分聚集群众,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又能够使建设的社区错落有致、美观宜居。比如,曹县梁堤头镇对镇驻地周边的6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进行改造,1.2万群众将搬进农村新型社区,占镇总人口的1/4。郓城县南赵楼镇在镇驻地规划建设了六合苑新型社区,镇周边6个行政村5700名群众入驻,节余土地指标近2000亩,成为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社区。郓城县随官屯镇将7个行政村合并,镇驻地面积扩大到8.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将增加到2.8万人,全部搬迁后可节约土地1006亩。定陶区马集镇计划将28个村庄通过整村迁建、合村并居,在镇驻地规划建设一处2万人的农村新型社区,为便于设施集中配套,建设了2+2复式住宅楼、5+1多层住宅楼,一期6个村703户2080人已经全部入住新居。
完善设施配套,提升镇域小城市的发展水平。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坚持与社区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明确建设标准,设定了必须坚持“20有”(即:有社区组织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信访调解室、治安警务室、文体活动室、特色纪念馆、敬老院、文化健身广场、公园绿地、医院、学校、农贸市场、商务酒店、超市、公交候车室、公共停车场、污水处理站、垃圾收集点、公厕、公墓)基础设施,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有的“两新”融合试点不但保证了“20有”,而且又创造性地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更加提升了小城市建设水平,赋予了“两新”融合试点社区新的活力。巨野县龙堌镇按照城市标准打造环境,建成了10余万平方的晟龙广场公园,镇域绿植覆盖面积85万平方。郓城县随官屯镇基本实现统一供热、供气,建成投用了镇区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理。定陶区马集镇建设的“两新”融合试点社区,配套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青少年活动室、棋牌室、文化广场、道德讲堂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组建了民声庄户剧团,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硬化,社区绿化率达45%,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更加方便。
强化产业支撑,增强镇域小城市的发展后劲。在“两新”融合过程中重视产业支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村民的原有耕地和新复垦耕地进行流转,积极引入社会工商资本,发展适度规模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更多群众就地就业。定陶区马集镇梁堂村对4200亩耕地进行了整体流转,打造太子参中草药基地,发展年产100万株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建设年出栏50万头仔猪养殖项目,群众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巨野县田桥镇依托“两新”融合试点,建设返乡创业园项目,可入驻企业5-6家,吸引就业人员1200余名。郓城县随官屯镇建设占地5平方公里的化工产业园,入园企业达到19家,带动6800余人就业,有效增强了“两新”融合试点社区发展活力。
加快构筑“两新”
融合发展格局
“两新”融合工作是菏泽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经过一年的试点推动,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下一步菏泽将充分发挥试点引领作用,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出成果,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全面推开。
进一步明确目标方向。对推进效果好的乡镇重点考察,适时纳入全市试点,年底将试点乡镇数量增加到20个。要对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乡镇重点培养,力争5年内打造50个市级试点,推动菏泽全市重点乡镇形成“镇域城市+新型农村社区+特色村”的发展格局,为加快推动菏泽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支撑。
进一步加快工作推动。充分发挥菏泽市县“两新”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明确县区责任主体地位,将“两新”融合试点工作拿到市县面上来统筹、安排、推动。继续将“两新”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工作作为政务督查的重要内容,引导县区积极组织,科学调度,最大限度加大施工力量,加快施工进度。菏泽市“两新”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试点规划方案、“20有”配套设施建设方案的审核把关,确保建设标准。菏泽市“两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对“两新”融合工作的督导调度,发现问题及时向县区反馈,需要市级统筹的,及时召开有关部门参与的座谈会,研究解决方案,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坚持每季度在县区轮流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年底按照“两新”融合发展工作总体成效分为好、中、差三类进行考核,拉开差距、激发活力。继续对试点项目继续实施动态管理,对于推进不力,打不开局面的,连续两次排名最后两名的将取消试点资格,追回奖补资金,对相关责任人追责问责。
进一步搞好资金保障。与一般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相比,“两新”试点项目社区建设标准更高,配套基础服务设施更多更全,资金需求大,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必须按市场价收益全部用于“两新”融合试点建设。拓展融资渠道,引导“两新”融合试点与有资金、有经验、懂运作的投资开发企业合作,用好农发行“13亿元一个包”的政策性贷款,最大限度提升土地资产价值。交通、水利、农业、教育、卫生等各类政策性专项资金向试点乡镇进行倾斜。
进一步强化政策统筹。市县定期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梳理整合交通、水利、农业、教育、卫生等各类政策,列出政策清单,搞好政策培训,主动向试点乡镇倾斜。将“两新”融合试点与宅基地三权分置、新型小城镇建设、清洁取暖改造、农村污水改造等工作统筹布局、统筹推进,确保建设效果。引导县区对新社区的房屋确权、集体资产管理、户籍制度等工作超前考虑,制定符合新型小城镇的政策措施,为“两新”融合新城镇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政策支持。
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将产业发展作为“两新”融合的关键工作,科学制定好发展规划。对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余的土地,依法搞好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生态林业、现代畜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每个试点乡镇规划建设一处旅游项目。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县区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优先向试点乡镇倾斜,逐步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强化技能培训,吸引劳动力就近到产业聚集区工业企业就业,扶持群众从事二、三产业,帮助社区居民增加收入,实现群众安居乐业。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刘建东
陈新振马源劭
新闻推荐
本报菏泽11月18日讯(记者周千清)日前,壹粉“自由飞翔3826”在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情报站发来情报,称2010年在菏泽...
郓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郓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