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在城乡环境改善上狠下功夫,大力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一幅“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新画卷逐步呈现—— 城乡面貌更靓丽 百姓生活更幸福

菏泽日报 2019-08-27 10:46 大字

日前,郓城县八里河景观大桥正式通车,该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通车后不仅能成为南部新区的水陆立交枢纽,也为城市建设再添一大靓丽景观。

郓城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城乡发展全过程,紧紧围绕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目标,在城乡环境改善上狠下功夫,大力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一幅“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城乡新画卷逐步呈现。

抓机遇、补短板,让城市更宜居

2014年以来,郓城县抢抓全国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改革、返乡创业和省中等城市培育试点机遇,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子。该县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一号工程”,三年累计完成棚改4.3万户、1000万平米。通过棚改,改造了80%以上的老城区,拉开了15平方公里的南部新城框架,新修城区道路44条,打通丁字路22条,消除城中村45处,建成高档小区30个,18万群众圆了“新居梦”;同时完善了医院、学校、文体场馆等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水因城而美,城因水而兴。郓城县累计投入25亿元整治“七河”、提升“三湖”,并顺河而建滨水公园12处,城区近半人口临水而居,畅享近水、亲水之乐。以争创“国家级园林县城”和“省级森林城”为契机,深入开展“绿满郓城”专项行动,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1700多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50多万平方米,累计栽种花灌木1200余万株,形成了“三季花开、四季常绿”的优美景观。道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了,休闲娱乐场所增多了……越来越多的郓城人有了共同的心声。

定目标、改村貌,让乡村更美丽

为了让农村环境“美起来”,郓城县先后编制完成了《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3+10+57”重点整治规划》,扎实开展了路域、水域、村域、镇域、庭院、田园、校园等“四域三园(院)”三年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计划;新打造美丽乡村65个,村史馆等文化小品300余处;完成改厕10.7万户、危房改造3708处;建成运营村镇污水处理厂(站)34个,实现重点乡镇、重点村全覆盖。新改造提升农村公路450公里,实现“村村通”和城乡公交全覆盖;新铺设“户户通”60万平方米,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另外,积极推动新型小城镇、新型社区建设等“两新”融合发展,引导村民向镇区、农村新型社区集中,目前初步建成新型社区5个、正在建设11个,2万多户、7万多名农民群众喜迁新居。随官屯镇大尹庄社区南依卧龙湖公园、北靠文化广场,紧邻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公共服务区,社区内水、电、路、气等配套齐全,绿化、美化、亮化实现全覆盖。村民尹茂柱常常挂在嘴边一句话:“这样的生活,和城里人没区别。”

颜值升、品质增,引来“凤还巢”

在2019年郓城县就业创业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山东贾姥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贾作朝获得了县长创业奖,心情异常激动。

就业是民生之本,郓城县抢抓全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机遇,大力发展“归雁经济”,而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同步提升成为了游子返乡的助推器。“看咱现在的城市面貌,一点不输大城市,毕业后我准备回来发展。”今年刚刚考上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的郓城学子陈佳说。

“郓城有20万人在外创业就业,这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我们要以融合发展促兴业,以精准服务促创业,以幸福宜居建设促乐业,让返乡创业就业成为越来越多在外游子的自觉选择。”郓城县委书记刘文林说。如今,返乡创业在郓城渐成燎原之势,“归雁经济”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统计,2016年以来,全县返乡创业人员累计创办实体4万余家,带动各类人员就业13.5万人。通讯员杨静

新闻推荐

迎新中国70华诞,万余人次走进烈士陵园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云华)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连日来不少市民到菏泽市烈士陵园参观、献花。据了解,近期该烈士陵园...

郓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郓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