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现代农业壮丽篇章 菏泽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作品选登

菏泽日报 2018-12-26 11:49 大字

飞机喷洒农药单县黄岗镇四街村蜜桃种植基地郓城县张营镇百蔬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5年来,全市新增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79家鄄城县古泉办事处李堂村葡萄种植。5年来,全市新增家庭农场24家,各类专业示范村镇146个成武县伯乐庄园酱菜生产区。伯乐庄园在成武县已建成3个合作社及农庄休闲旅游、酱菜文化园等多个门类和项目区机械化收割玉米曹县磐石办事处五里墩村特色种植2015年投资建设的山东本草集团,位于市开发区陈集镇,现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山药加工生产基地,带动周边山药种植2万亩以上郓城县华宝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业种植、种猪繁育、饲料加工、生猪屠宰、猪肉储备、冷链物流、连锁经营于一体的大型农产品企业、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菏泽,一个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的千年古城,40年前惊蛰于改革的春雷,顺时代脉动,立改革潮头,领风气之先,谱写了改革开放宏伟壮丽史诗的菏泽篇章。

菏泽人民敢为人先。1977年,东明县小井、柳里村大胆地迈出了“大包干”的第一步;1978年春,菏泽地委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在全区推广“包产到组”“包干到户”,走在了全国前列,迈出了农村改革第一步。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1977年春,东明县小井、柳里村悄悄搞起“包产到户”,尝试着将村内少部分盐碱地分给社员,由社员自种自收。分地当年,收成明显好转,但整体生活水平仍较低。1978年1月16日,时任地委书记的周振兴到东明小井村调研,了解到群众分地积极性高,当晚召集东明县委班子开会,下定决心“分地”,把全县盐碱荒地分给群众自种自收,3年免收公粮。当年2月,菏泽地委召开常委扩大会,作出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经济政策的决定,扩大生产队自主权,减轻生产队和社员负担,并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正当家庭副业。3月,召开菏泽全区三级干部会议,要求县、公社领导干部解放思想,认真落实地委扩大会议精神,把收归集体的16万辆地排车和80多万亩自留地,陆续退还给群众。从此,菏泽地区拉开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1月,菏泽地委召开全区农业生产责任制经验交流会,印发了《中共菏泽地委关于农村全面推行生产责任制的决定》,把实行生产责任制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来抓。同年11月,地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意见》,将生产责任制从粮食作物推广到经济作物,从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发展到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极大地调动了社员生产积极性。1980年,粮食总产达153.88万吨,比1978年增加8.08万吨,人均收入87.1元,比1978年增加46.3元,翻了一番多。全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摆脱了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局面,而且一跃成为向国家贡献粮棉油的“大户”。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农民创造积极性。2003年,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2004年,彻底放开粮食购销,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相继实行“农业四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牧业税,结束了2600多年农民按地亩缴税的历史。

40年风雨兼程,40年峥嵘岁月,40年农业步履辉煌。近年来,菏泽市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87.7%,农机总动力达到920万千瓦,农业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粮食最高单产达到全省先进水平,粮食总产位居全省前列。

农业标准化建设快速推进。建成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6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村镇14个,省级示范村镇19个,达到市级建设标准的专业村1258个。“三品一标”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83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99个、绿色食品33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4个,认证基地面积362万亩。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迅速增长。定陶区、郓城县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被批准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市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929家,市级龙头企业400家,带动生产基地超过600万亩、家庭农场4539家、农民合作社26000余家。

新闻推荐

这里是追逐美术梦想的地方 探访艺考备考,记者走进山东梦工场美术学校

本报记者尹明亮来这里都为了一个美术梦全省统考刚刚结束,一个小假归来,孙倩再次和其他的同...

郓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郓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