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潮涌,“归雁经济”兴盛 搭平台给政策,牡丹区吸引3.3万余人返乡创业
菏泽市牡丹区何楼街道办事处崔寨行政村的崔春山,长期在外务工,凭着过硬技术和管理才能,从普通工人成长为企业负责人。在家乡政策的感召下,2018年他返乡创业,成立了牡丹区美微精密电子公司,主要从事电连接器插针、插孔等金属零件的订单制造,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目前年产零件200万只,产值在600万元以上。
近年来,像崔春山一样返乡创业的群众在牡丹区已有3.3万余人,累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近3万户,这是该区积极发展“归雁经济”的显著成果。牡丹区通过构建三级服务网络、创建返乡创业平台、搭建教育培训载体等积极有效的举措,最大限度地鼓励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
“我们进一步完善返乡创业就业的长效机制,构建区外、区内双向联动服务的网络体系。”牡丹区人社局局长张绍斌表示,目前已在济南、郑州、上海等区外城市设菏泽返乡创业服务站30余个,区内设返乡创业服务中心,建立区乡村三级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服务,实施零跑路、一次办理、容缺办理新模式,努力为返乡人才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牡丹区全面落实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将个体户贷款额度提高到2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提高到300万元;今年前3季度累计发放31636.4万元,直接带动2432户创业,吸纳6706人就业。牡丹区胡集镇的侯现涛以前在兽药批发市场租门市批发兽药,后来建设了一处现代化养殖场,在创业贷款的帮助下渡过了资金周转的难关,目前年生猪出栏量已达8000余头。
牡丹区还设立了返乡创业指导窗口,借助区委党校、天华优博培训学校等培训载体,采取“菜单式”点题培训、“送学式”普及推广、“联络式”实践跟踪、“交流式”观摩互比等方式,对返乡创业、任职人员开展创业就业、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创业、任职能力和水平。
今年7月,山东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农民画产业菏泽班开班,牡丹区组织100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农民参加,接受了创业基础知识、创业基本技巧和农民画绘画技法等方面的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人才支撑。“这次培训更好地激发了我们参训学员的创业热情和信心,也提升了学员创业兴业的本领。”张绍斌说。
在牡丹区优质营商环境和积极政策的吸引下,一批在外成功人士纷纷返回家乡,开启新的创业就业之路。李村镇宋楼村村民宋海刚回乡创建了苏菏针织服饰有限公司。“在外打工多年,积累了不少管理和经营方面的经验,也尝到了远离家乡的辛酸和无奈,所以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宋海刚表示,目前,公司年产值近千万元,常年安置当地村民100余人就业,人均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
牡丹区安兴镇鼓励各村党支部书记主动与在外工作的成功创业者对接,探索出“老乡带老乡、老乡带老板”的返乡创业新模式,实现了部分产业回迁、外出人员回流,建起了生态农业产业园、返乡创业园、服装加工厂等一批项目,帮助当地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目前,该镇返乡创业园已形成两大功能区,在镇北部规划的返乡创业区,已入驻金泓电子、高峰电机等企业十余家;在镇南部规划的制造产业区,已建设了光大电厂新能源产业区、万成服饰加工、瑞康机械等17家企业。
安兴镇还在返乡创业园设置了创业服务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经营指导、项目推介等支持。“这里给我们选好了厂址,建造了两座厂房,就连第一批工人都给我们招好了,安上流水线之后直接就可以生产,来此创业没有一点后顾之忧。”金泓电子生产主任张洪娟表示。据悉,截至目前,安兴镇已吸引160余人返乡创业,落地建设项目56个,带动就业6800余人,企业年产值逾10亿元。
另外,牡丹区建立了村级后备人才创业项目库,积极引导返乡人才向党组织靠拢,将优秀青年列入后备村干部重点培养。开展创业项目征集筛选工作,结合个人发展意愿提高项目对接效率,累计引入创业人才6800余名,建设创业项目4500多个,创建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和示范点800多个。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郜玉华蒋硕王当银曾庆奥)日前,在牡丹区皇镇街道办事处的定胡路北延潘庙李安置区项目建设现场,笔者看到,建筑工人...
菏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菏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