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初心写在黄土地上 记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选派牡丹区都司镇朱屯村第一书记刘珂
操着土味十足的方言,运动鞋沾满了泥点,熟稔地干着农活……如果忽略身上那件灰色冲锋衣,很难意识到眼前这位坐在村口和大娘们拉家常的年轻人是从济南来的第一书记。
2019年4月,31岁的刘珂被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选派到牡丹区都司镇朱屯村担任第一书记。当时,这个地处中原的贫困村村民看到远道而来的书记是个30出头的小伙子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那么年轻,能当第一书记?”就连村党支部书记苏海平回忆起往事时也说:“我第一次见刘书记很失望,一个年轻人能干啥?”
3月23日,站在30亩大蒜种植基地里,苏海平谈起对刘珂的第一印象有些不好意思。他告诉记者:“不到两年时间,刘书记用行动感动了我,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他全心投入到村子的工作中,不仅整个村子变了样,村民也变了。”
朱屯村由朱屯、吴庄、李文庄三个自然村组成。村里有1347人,土地1310亩,村里没有产业,当地村民多外出务工,贫穷、落后一度是这个村的“代名词”。
治疾先找病灶,脱贫先挖穷根。刘珂驻村后经过多方考察,与村“两委”一起制定了两个产业发展方案:一是引进工商资本,进行土地流转;二是带动发展种植产业,让还想种地的农民继续种地。
“朱屯村没有明显的特色资源,若想脱贫致富,还要从土地上想办法,从种养上找出路。”刘珂告诉记者,病根找准了,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针对劳动力不足的家庭,政府帮扶一下;针对缺项目资金、技术的贫困户扶持一把;针对惰性太强,安于现状,致富愿望不强烈的人,要扶贫先扶志;针对自己有思路,有一定技术,并且找到致富门路的人,把他们培养成致富带头人。
“以前种玉米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现在种大蒜,腰包里才真正有了钱。”村民孔祥印说。孔祥印是村里的种植能手,以前苦于没有脱贫致富的路子,只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刘珂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帮扶,协调政策和资金,帮助孔祥印种上了致富“蒜”。
为打消村民种植大蒜的顾虑,刘珂跑到牡丹区农业农村局咨询了农业保险相关政策,在挂职牡丹区委副书记贾国斌和牡丹区政府多部门的协调下,争取到了中央财政大蒜补贴,稳定了蒜农收入。“顾虑没有了,我带头种了12亩大蒜,日子越过越红火。”孔祥印说。
在刘珂建议下,朱屯村还培育了100棵“彩虹”西瓜苗进行推广种植。“现在全村通过种植彩虹西瓜,瓜农们亩收益达到两万多元。”刘珂说,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朱屯村还与当地一家特色牡丹种植企业合作,对村里200余亩土地进行了统一流转;村里的扶贫车间也通过对外出租,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4.8万元收入。
村里的经济条件得到改善后,刘珂又结合牡丹区“头雁工程”品牌创建活动,在村里实行“巷长制”管理制度,提振群众精气神。“编号:朱屯村5号巷;责任党员:孔庆柱;职责: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纠纷调解、紧急救助……”在朱屯村,每隔几个巷口就会看到党员公示牌,公示牌上写着党员的名字和责任区域。
刘珂表示,让党员充当起村里的养护员、安全员、调解员等角色,才能真正发挥党员“头雁”带动效应。目前,全村35位党员的家门前都挂上了“共产党员户”的公示牌,让党员公开承诺,亮出身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有困难找刘书记,现在是朱屯村流行的一句话。正是因为刘珂的“第一担当”,如今朱屯村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乡村变成了一个绿韵荡漾、瓜果飘香、村容整洁的美丽家园。记者 李若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郜玉华高婷婷蒋硕)日前,在牡丹区七里河文化旅游观光带,突出牡丹艺术品收藏展示特色的奇珍牡丹艺术馆、突出“兼...
菏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菏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