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朵微笑的花

菏泽日报 2021-01-12 16:18 大字

□ 王 洪

假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正在家里整理东西,突然接到一个大学同学的电话:“快去咱们班微信群里看看,那里刚刚贴出的一张照片里有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的怀旧情结比较重,最近同学微信群里不断贴出一些老照片,引发了同学们的诸多感慨。这次又贴出了与我有关的什么照片呢?我赶紧进入微信群,找到了这张照片。

这是一张摄于曹州牡丹园的合影,上面八个人分两排站立,三个女生在前,五个男生在后,背景是大片的牡丹花丛,八张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脸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一如盛开的牡丹花。对这张照片我再熟悉不过,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读大学时,我邀同学来菏泽观赏牡丹,在曹州牡丹园拍摄的许多张照片中的一张。

1988年的4月,正值家乡的牡丹花期,我们同学一行8人来到菏泽。由于牡丹花期短,观赏的人相对集中,整个牡丹路上各种车辆和行人交错在一起,熙熙攘攘,煞是热闹。幸亏我提前借了几辆自行车,在行人与车辆的夹缝中曲折而行,很快就到了曹州牡丹园的西南门。这是一座仿明建筑样式的牌坊门楼,高约十余米,檐出角翘,古朴典雅,门坊正中“凤凰戏牡丹”彩色图案下,悬挂的是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曹州牡丹园”鎏金横匾。入得园来,便是一畦畦、一片片的牡丹,五彩缤纷,争奇斗艳,蔚为壮观。据有关资料记载,菏泽牡丹栽培已有1400多年,长盛于明、清两代,在中国牡丹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当时游览的曹州牡丹园是1982年由政府统一规划布局,在明清以来风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几处牡丹园的基础上重新修建的,虽根据品种和花色不同进行了简单的分区,用竹篱笆隔开,但仍然是粗放的,花间的小路也没有硬化,可这并没有影响大家赏花的兴致。我们随着如织的游人,在花丛中穿梭,留恋于红牡丹的艳若蒸霞、粉牡丹的妖嫩妩媚,陶醉于紫牡丹的华而不俗、蓝牡丹的素洁淡雅,惊诧于黑牡丹的端庄别致、绿牡丹的别具风韵,更为“葛巾”“玉版”这两位牡丹仙子美丽的传说而感叹。这次牡丹园一游,虽然只有短短半天时间,但给我和同学们都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当时拍摄的照片我也一直珍藏着。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二十六年的时光就像静静的流水,在花开花落之间悄然流逝。如今的菏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曹州牡丹园经过多次改建提升,也实现了华丽的转身,不仅规模不断扩大,面积达到1600亩,牡丹种植总量80万株,品种1100多个,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配套,园内景点由4个增加到39个,并新建了自动控温、控湿的四季展览温室,“花随人意应时开”不再是梦想,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种植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带动了全市牡丹产业化发展,菏泽因此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

最近几年,我每年都接待几批外地朋友并陪同他们游览牡丹园。漫步园中,已经找寻不到昔日的任何痕迹,但心中涌起的依然是那熟悉的温暖和感动,过往的一切宛若在眼前。经过30多年的风风雨雨,牡丹花依然在春风中以其雍容华贵的姿态傲视群芳,那些可爱的同学们也许已经霜染双鬓,也许皱纹已经悄悄爬上了额头,但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之后,是否仍旧保留着那份热情、那份执着?在红尘的喧嚣和繁华之中,是否仍旧默守着那份恬淡、那份洒脱和简单的快乐?

此时,客厅里恰好摆放着两盆牡丹。尽管窗外雪花飘飞,牡丹却开得正艳,散发着浓郁的馨香,与窗外的雪花相映成趣,为节日增添了色彩。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经过十几天的怒放,这两株牡丹很快就要凋谢,但我们不必为此惋惜。据禅书记载,释迦牟尼在灵鹫山上说法,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仪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其意,唯有迦叶尊者破颜轻轻一笑,禅因此诞生。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祥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花开花落,悲欢离合,本是人生的常态,那些拥有过的,那些逝去的,都是生命中最美的风景,拈一朵微笑的花,生命的芬芳便会在指尖绽放。

新闻推荐

深化合作 共谋振兴

为助推菏泽市“三农”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1月9日,菏泽市金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

菏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菏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