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艺人于飞跃:传承路上创精品

菏泽日报 2021-01-11 08:49 大字

用毛刷清理灰尘

日前,在菏泽高新区万福街道办事处邓禹社区,面塑艺人于飞跃在工作室里的操作台前,手拿工具刀,捏着各色面团,全神贯注地创作面塑作品。

今年26岁的于飞跃从小受表哥的影响喜欢上了面塑艺术。2015年,他开始正式学习传统面塑。在学习过程中,于飞跃发现,传统面塑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材料易干裂、韧性差、色彩不鲜艳、造型简单等。

于飞跃并不满足“原地踏步”地复制这门老手艺,为了进一步提升面塑技艺,他还专门到广州跟随萧派面塑开创人、面塑大师、工艺美术家萧占行学习。通过学习,他发现面塑创作不再局限于一根小小的竹签,而是借助铁丝制作骨架,因而人物作品筋骨到位、体型高大、形象逼真。学有所成后,2019年,于飞跃回到家乡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将学到的各种技艺进行融会贯通,开始搞起了创作。

“铁丝是骨架,纸张是肉身,然后外面裹上特制的冷瓷面做皮肤、衣服、配饰等,这样做出来的面塑作品造型更丰富,立体感更强。”于飞跃说,现在制作面塑用的材料是冷瓷面,这种面韧性好,不会干裂,做出的成品不怕摔,易保存,只需要定期用毛刷除尘即可。接着,他指着作品《二郎神》介绍道,传统的签举式面塑造型较为简单,而这件作品有了铁丝等辅助材料做配合,使人物有了腾云驾雾的仙气。制作时,兵器、纹饰这些要求比较精细的部分,要比人物更难。就拿作品《穆桂英挂帅》来说,整整制作了13天,身上的纹饰就是靠手艺和功夫,一点点粘上去的。

于飞跃每创作一件作品,尤其是历史人物,都要翻阅大量书籍,去了解历史典故,查看各种图谱。当然,他创作的素材不仅仅拘泥于人物,他认为自己还很年轻,可以大胆尝试创作各类作品,一次做不好,就多做几次,总有一天能做好。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面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在创作的同时,还担任了万福中心小学的特聘教师,向学生传授面塑技艺。”于飞跃说,今后他会继续努力,创作出更精美的作品,把这项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文/图记者 王 燕

新闻推荐

社区与家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本报讯(记者孟冰)连日来,牡丹区西城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开始忙碌起来,大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大众及时享...

菏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菏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