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念他生前功勋之大,特下旨,奉诰嘉封有四:立牌坊一座,名曰“瀛州独步”“杏苑传芳”;追封三代皆为“都察院监察御史”;选其后裔继承原职;修坟祭祀,赠石祭器五件,石
□ 邓文献
翻阅《曹州志》和《曹州府志》,在附图中都能看到“瀛州独步”坊的标注,但查阅史料,文字记载却很少。在《新修菏泽县志》中,只有“瀛州独步坊,为吴楷立”九字。在《牡丹区史志》中,也寥寥几句,说“瀛州独步碑处原有坊,位于潘隅首北……”
笔者拜访了一位年近九十高龄、姓付的老者,他是一个“老菏泽”。他对该坊的印象很深,据他说坊东边是吴家府宅,坊西边是山西会馆。这座牌坊是一座跨街石基木牌坊,又叫“御史坊”,俗名叫“吴家牌坊”。牌坊高约10米,东西长约8米,南北宽约两米多,柱粗直径约1米。这是一座双排、八柱、三间、三楼、庑顶式牌坊,坊额上刻有“御赐”“恩荣”字样,正中有匾额,南面刻有“瀛州独步”四字,北面刻的是“杏苑传芳”四字。早些年还能微微看得到雕梁画栋,彩绘有各种图案花纹,后来由于风雨连年剥蚀,彩绘脱落,卯榫松动,但气势仍恢宏。1938年,日寇攻破菏泽城,烧杀抢掠,“御史坊”也未能幸免,多处受损。后些年,在一场暴风雨中,坊体出现走形。1948年,菏泽解放,政府官车运粮途经坊基时,不小心撞到立柱,坊顶倾斜,为了安全而拆除。两块匾额也不知去向。经与吴氏家人协商,政府在路边立一石碑以资为念,名曰“瀛州独步”碑。这块石碑在1958年菏泽城扩街时被移除,现在也不知流落何处。
为了更多地了解“瀛州独步”坊的轶事,笔者又去拜访吴氏宗人。在吴油坊村,见到了80多岁的吴耀锋。他是吴氏家族第二十二代传人,是吴氏宗谱编撰的主持者。谈起“瀛州独步”坊和吴楷御史的事,老人便打开了话匣子。
吴楷,曹州人(祖籍今菏泽牡丹区小留镇吴油坊村),字泰轩,号峄轩,甫东岑。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丙戌科三甲进士。明万历二十年,任大理寺左丞,都察院监察御史。“瀛州独步”坊是明朝皇帝崇祯为表彰吴楷的功绩而立。又封其父、其祖父皆为都察院监察御史,因此该坊又被称为“三御史坊”。
吴楷出身富足、德望、儒门之家。其祖父吴自然,字寰宇,号文奄,幼淳朴睿智,喜以诗书为伴,床满枕堆,废寝忘食,分秒不失。因此府试一举成名,顺之晋升为廪膳生员。后因天灾累年,饥馑波及时政,国试停考而失学。此后吴自然不计功名,刻心励志,不庞华侈,躬耕治家,苦心经营,当时已家有良田数顷,佃户数家,成为曹州之大户。
吴自然还俱事总以“使人释之苦,解其难”而为之。明弘治年间,秋冬时节,天灾歉收,饥民大量拥入城中,于是他便把自家两处大花园拆除,改建为篷房十八间,专供乞讨者留宿,并让佣人以粥饭、蒸粮候之。来者皆得其暖、饮其食,此举广传,公誉盛赞。又某年,天降霍乱,肆虐周村,疫难多发,吴自然慷慨解囊,出资聘医购药,以供患疗。并制作防疫汤剂,供民众饮用,遂使周村安然无恙,众亲邻感激涕零,称之为“救世活佛”“乡之大贤”。
吴楷的父亲吴中立,字正源、甫介符,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辛未科殿试金榜三甲进士143名。世袭吴氏宗族节极公第八世,自幼受儒门家训,擅长诗书,过目成诵,精于学,熟于书,岁试冠群,一举进士及第。后被任命为徐州知府,任职期间,执政为民,执法严明,奉公克己,恩惠广施,镌广渠,疏河道,兴水运,重农耕,物阜民丰,深受百姓拥戴。但那时官员多腐政,廉政官多受陷,吴中立不知于何故中,被免职为曹州府水司。
在曹州任职期间,吴中立一如既往,勤于职守。由于曹州赵王河多年失修,河道多弊,常年水患,他呈其情,调拨重金整修,以疏河架桥。可是有些府吏,怀疑并诬告其贪贿。于是巡抚至曹,明察暗访,结果金钱毫无差错。在巡视中又见其与役民一起,挽腿赤脚于河中,锹舞泥飞,满身脏水。自此蜚言息止。后经朝仪,据其功绩,而官复原职。
吴楷是吴中立长子,自幼喜读诗书,聪明过人,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日月沐之,甘霖浴之。七岁吟诗,经书成诵,童试夺魁,一鸣惊人。明万历十四年,丙戌科殿试金榜三甲进士134名,一举及第。上授为翰林院修撰,其间雠定群书,甄别纠谬,仔细认真,功绩见卓。上宠其才,又任命为国子监司业。其间又治学有道,声誉远扬。吴楷从事正直刚毅,胸襟宽宏,不媚权贵,不料竟遭祭酒谗言而被免职,降至嘉峪关知府。
嘉峪关地处西北边塞,此地多为高山丘陵,或戈壁砂砾,或盐碱不毛。一年四季多旱少雨,风沙不断。环境害于民,且贼盗殃于民。时遭荐饥,悯凶颇及,民不聊生。吴楷到任,见此状,宠辱皆忘,躬察民情,整纲厉治,为民申其怨、复其仇。且组织乡民,垦山为林,开野为田。几年过后,民安而富,世俗和谐。由于政绩卓著,明万历壬辰年(公元1592年),被超擢为御史,兼陕西道御史,后又升任大理寺左丞、都察院监察御史。
吴楷任职三十余年,以纲为绳,实事求是,阅宗案,审案情,同怀不息,同年不怜,同宗不推,要案不棘,谨慎务实,持论公允,辅佐尽忠,倾心尽力,每年考绩,硕大无朋。还在朝堂之上,屡进谋之策,皇帝皆纳之,备受众臣倾慕。
据《明神宗实录》记载,明万历八年,曾发生一起“伪楚王案”,又被称为“楚太子案”或“楚世子狱”。事关楚定王和宣化王的身份真假,楚藩宗室上下产生怀疑,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王位之争。案件棘手,前任御史沈一贯几次查访,没有结果,且深陷于宗室斗争之中。明万历十八年,时任湖广巡按的吴楷被派去调查,对王府七十余人进行了刑讯,也没有查到伪王的证据。吴楷如实申报朝廷,得以罢结此案。可是却不自觉地被卷入了党争之中。
明万历后期,由于明神宗朱翊钧倦于朝政,长达二十年不上朝,致使党争长期持续,吏政日趋腐败,民不聊生,各地动乱不断。明万历二十四年,山西运城盐工骚乱,出任河东巡盐御史的吴楷亲往盐池视察,“任目不任耳”,见知到盐丁的捞采潞盐之苦,很是同情。又调查到一些盐商和当地官吏勾结,走私并且克扣工银之实,才引起盐工不满,出现骚乱。随后,吴楷以实情绘制一幅《河东盐池之图》,并书写“南岸采盐图说”报于皇帝,后又安抚盐工,惩办奸商和污吏,使骚乱得以平息。明万历二十五年,众民又把此图和图说镌刻于石碑上(现石碑保存在运城博物馆中),以表达对吴楷此举的褒扬。
明万历三十二年,又发生了“劫皇杠案”,事关楚王向皇帝敬献的两万两白银被劫的事,实为楚宗室朱蕴钤纠集宗人在汉阳参与拦劫。吴楷得之,揭帖上奏,建议严惩。神宗听后,大为震怒,下旨吴楷领三法司前去查实,并会斟罪状,捉捕三十二人,令刑部处斩二人,勒令自尽五人,其余禁锢高墙,革去封爵,此案方结。可是处理此事中,涉及宗室,党争激烈,致使涉案人数达数百人。
到明朝天启年间,明熹宗朱由校更是昏庸,内部宦官干政愈演愈烈,明朝已是民生凋敝,日薄西山。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山西大乱,水、旱、虫三灾相继来袭,民不聊生,流民成帮,贼寇横行,官吏倾轧,宗阉乱政,盘根错节,情况复杂,无官敢于赴命。大难之际,吴楷挺身而出,愿以国法镇之,以谋略化之。治理半载后,冰清瓦解,风清气正,市民乐其务,官吏尽其职。此政举,功冠群芳,誉满九州,备受皇帝尊宠。但是有些重案累及皇室宗亲,又招之阉党大妒。
明朝天启七年,河北灜州(今河北省河间市),在阉党策划下,有叛军起反,企图篡政,事情紧急,危难之时,有人上奏皇帝,让吴楷受命平之。皇帝临轩叹曰:“卿苦矣!”吴楷临危受命,慷慨而赴,经千辛万苦,屡挫阉军,内外朝臣,无不震撼。不想叛军早有预谋,吴楷在一次平叛收兵中,路过一处树林,遭伏兵捉捕而杀害,却被诬陷为“滥杀无辜,以图谋反”之罪。万民闻之,声泪俱下,言辞慷慨,疾呼:“公之冤其矣!”
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明思宗朱由检整肃朝政,铲除阉党,真相大白。帝念吴楷舍生忘死、忠心报国之心,施隆恩,申大义,叹曰:“江河自东流,叛逆终尽头。杏苑传芳菲,独步登瀛州。”帝又念吴楷生前功勋之大,特下旨,奉诰嘉封有四:立牌坊一座,名曰“瀛州独步”“杏苑传芳”;追封三代皆为“都察院监察御史”;选其后裔继承原职;修坟祭祀,赠石祭器五件,石供桌、石香炉各一,石人、石马、石羊各二。
立牌坊时,吴家本意是要立一座石牌坊,却不知是与城中郭家有“家族荣耀”之争,还是有其他恩怨。传说郭家百般阻挠,明说修木牌坊好,暗中赶走石匠,致使吴家立了一座木牌坊。可木质难耐风雨,最终倒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崔俊凤)12月1日,菏泽首个地下时尚淘宝商业街区——亿联淘宝街开启盛大认筹,40-80平方米淘金旺铺交10000元抵30000...
菏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菏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