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成长之路 司法温情护航
日前,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小客人”—— 300 多名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他们走进法院,参加“法院开放日”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体验法院文化,感受法律威严,接受法治教育。
近年来,菏泽中院倾心聚力于少年审判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未成年人案件审理工作机制,秉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 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 和“ 寓教于审” 的工作方法,以心理干预为突破,贯穿庭前、庭中、庭后,用心呵护、温情暖化,召唤一个又一个失足少年迷途知返。2016年以来,菏泽法院判处的未成年被告人人数逐年下降,至今无一人重新犯罪。
庭前社会调查知“心”路
“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多样,被告人大多存在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要想真正审理好未成年人案件,必须对他们的成长背景进行全面了解,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开他们的心结,引导他们认罪、悔罪。”菏泽中院少年审判庭党支部书记赵明军说。
社会调查员制度是菏泽中院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最早实行的,目前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调查员主要是聘请熟悉未成年人成长特点、具有社会责任心的人员,包括专业心理咨询师、退休法官、街道、妇联工作人员等,利用他们善于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贴近社区家庭的优势,开展社会调查,形成书面报告。通过社会调查,能够帮助法官全面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及实施被指控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为未成年被告人量刑时从轻、减轻处罚和判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回访帮教提供参考。在审理涉及未成年人抚养权、抚养费的案件时,引入当地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居委会主任、邻居等知晓当事人家庭情况的“关护员”,客观听取,全面分析,侧重于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真正作出有利于未成年人权益的判决。
庭中圆桌审判敞“心”扉
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里,在圆圆的桌子前,围坐着 15岁的小刘和他的父母,除了他们外,还有审判员、公诉人和辩护人等。这样一场特殊的“座谈会”,让小刘有了“回家”的感觉,消除了紧张恐惧的情绪,打开了心扉,更愿意谈谈他为什么会刺伤同学。
就像母亲对待孩子、老师对待学生、医生对待病人一样,审判员用一些通俗的语言,既保持了法庭的严肃性,又涤除了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压力,在发现未成年被告人有认识上的错误时及时予以纠正,以此让未成年被告人真正悔过。
在审理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民事案件时,菏泽法院积极探索创新“家事+少年”审判新方式,利用圆桌审判庭营造平缓对话的沟通氛围与平和亲近的法庭气氛,缓和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 同时,注重调解结案和社会关护制度,寓情于法,最大限度地避免法院生硬判决给家庭情感和未成年人心理造成伤害。
庭后多措并举从“心”出发
针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菏泽法院多措并举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 指路灯”。
回访帮教引领前行方向。案子审完了,法官身上的责任并没有结束。菏泽法院自设立少年审判庭以来,坚持回访帮教制度,逐案建立帮教档案,让每一名未成年犯不被遗忘。2018年,高中生小东、小强两人因故意伤害被判处缓刑。少审法官于莉不但对他们进行了庭审教育,还通过寄发贺卡信件、电话沟通等方式鼓励两人努力学习,迎接高考。临近高考,她又专程送去牛奶、文具等物品,并介绍说自己是他们的朋友,使小东、小强大受感动,直言“法官姐姐”比自己的父母还亲。最终,两人都实现了人生的转变,迈进了大学的校门。
多方联动铺就司法保障之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既是一个司法课题,更是一个社会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菏泽法院通过多方联动,加强与公安、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等部门的沟通,探讨预防犯罪整体机制,开辟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绿色通道,从侦查、起诉、社会调查到审判、社区矫正等环节形成“政法一条龙”服务体系。同时,加强与团委、妇联、关工委等社会组织的合作,依托社会力量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形成了共同保护和综合协调的“社会一条龙”工作体系。
多方式开展普法活动陪伴童心成长。菏泽法院先后建立了多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过趣味答题、情景互动、游戏体验等形式向“小客人”们进行生动的普法教育,寓教于乐让普法“活”了起来。近年来,全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共接待40多万人次参观学习。此外,“走出去”送法进校园也已成为菏泽少审法官的经常性工作,三年来,少审法官到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180余次,全市每年受教育师生达12 万人次;“迎进来”开展“法院开放日”,让更多的小记者、小学生走进法院,接受法治启蒙,播撒法治种子。
“全市法院将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少年审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为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菏泽中院院长张正智说。
王蕾
新闻推荐
为贯彻落实山东银保监局和菏泽市银保监分局关于“行业规范建设年”活动的相关要求,华夏人寿菏泽中支成立“行业规范建设...
菏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菏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