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经济开发区倾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科技创新发展引领区
□吴宝书姜玉鹏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92年菏泽经济开发区应运而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创新创业之区、美丽宜居之区、和谐幸福之区,成为鲁西南地区最具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经济园区。
“菏泽经济开发区是全市改革开放的核心区,所处地位重要,肩负责任重大,必须率先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和创新发展的排头兵。”菏泽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国珍说。
近年来,菏泽经济开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后来居上”的总体要求,围绕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智能制造示范区、创新发展引领区,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创新力开发区、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园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
大批高端项目频频落地
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10月27日,凯大环保新材料、格拉西亚清洁设备、中洁特种装备、中盈环保设备4个高端制造业项目,在菏泽经济开发区正式开工建设。这些高端项目的落户和集中开工建设,只是菏泽经济开发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打造发展新引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通过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装配式建筑、新信息等六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18年,菏泽经济开发区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区、创新兴区、生态立区之路,统筹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程、产业培育、城市建设、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1—10月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5.1亿元、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65.8亿元、增长10.5%;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亿元、增长20.61%;固定资产投资79.6亿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8508万美元。
通过多年来的培育、膨胀和发展,开发区产业链条更加完善、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已经形成了以玉皇新能源、三元动力电池材料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以道中道生物制药、普华制药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以精进电动新能源汽车电机、裕罗电器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以绿源环保科技、盈创3D建筑打印为代表的绿色建筑产业体系,以鲁西南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大数据产业体系。
目前,富士康、万达广场、中粮艾地盟、中建国际等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开发区落户,积极策划了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有10个项目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
此外,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菏泽经济开发区科技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孵化器,建设有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研发孵化功能不断完善。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7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家。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230余项,其中马德里商标和著名商标10个、山东省名牌14个。与12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院士11人、海外高端人才专家6人。
城市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城建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作为菏泽市重点工程的万达广场,于11月16日正式开业,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消费。“在商场内看到了好多首次进入菏泽的品牌,这些品牌的入驻给我们市民带来全新的购物体验。”市民孔先生在逛完菏泽万达广场后高兴地说。
菏泽万达广场项目的落户,得益于菏泽经济开发区抢抓政策机遇,大手笔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据了解,该区抢抓国家棚改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各类政府性基金和政策性资金,加强与碧桂园、富力、恒大、绿城、万达等国内一线地产品牌合作,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自实施棚改项目以来,共实施了4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征收40060户、2.2万亩,腾空土地9000亩,其中道路、学校、公园等公共用地7900亩,有力推动了城市发展。
菏泽经济开发区围绕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城市配套能力全面提升。路网畅,百业兴。近两年,该区先后建设了广州路、仓南路等15条道路,高标准提升改造丹阳路、曹州路等12条道路,新增通车里程105公里;新建4处污水泵站,铺设95公里雨污管网;丹阳路立交桥全线贯通,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华英沟提升改造完成。今年又新开工建设五屯路、平原路等16条断头路,提升改造湘江路、南昌路等6条道路,配套建设34.5公里雨污管网,完成了60个“四小工程”。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近两年,菏泽经济开发区建成投用10个垃圾中转站,26处停车场、便民市场和全民健身工程,城市配套日臻完善。伴随着城市管理“十项整治”行动的开展,该区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更加整洁,小区内绿树成荫,大街上花团锦簇,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东风四十年,春色铺满园。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随处可见的绿地和公园、完善的交通、完备的生活服务……如今的菏泽经济开发区城市发展活力迸发,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文明蔚然成风,城市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宜居宜业。
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
“一次办好”激发市场活力
菏泽经济开发区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有力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为推进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开发区仅今年就先后召开7次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推进区域化党建、农村集体产权试点、税务体制改革、社会治理等重点方面改革,审议出台了30个改革方案。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成立菏泽经济开发区“一次办好”改革推进工作组,研究解决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加强配合协调,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敢于正视问题,强化解决问题的责任和担当,着力解决“一次办好”改革中的难点堵点,确保“一次办好”改革真正落地,不断激发市场和社会主体的活力。
勇于刀刃向内,解决部门利益藩篱问题。各级各部门勇于革除政府权力所衍生的“不当利益”,一切为了改革,一切服务改革。对涉及“一次办好”改革任务和11个专项行动的所有前置程序进行梳理,能下放的尽量下放、能合并的予以合并,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坚决予以取消。
体制机制加快创新。扎实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建立县级领导带班制度,积极探索项目审批、用人分配、行政执法等机制方面的创新,切实增强内生动力和活力。
推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模式。将企业依次向各有关部门分别提交材料的传统办事流程,改造为“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模式。企业通过“一窗通”系统提交设立登记、公章刻章、预约银行开户、涉税事项办理和社保登记等业务申请,相关部门并行启动信息共享、预审预核、业务办理等相关工作,实现五个环节“并行办理”。
良好的政务服务大大便利了企业,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工商登记为例,该区全面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除涉及前置审批事项或企业名称核准机关与企业登记机关不属于同一机关等情况外,取消名称预先核准环节,将名称预先核准与设立登记两个环节压缩为一个环节。企业通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进行名称自主查询、比对、判断,即时取得申报结果。对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实行形式审查,在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且登记机关决定受理的前提下,将新开办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在1个工作日以内,做到了“即刻办理”。
各项民生事业齐头并进
居民群众享受发展红利
“本来还担心住在这儿,孩子以后上学不方便,没想到今年家门口就建好了学校。”家住菏泽经济开发区领将帅府小区的赵先生高兴地说,新建的武汉路小学与他们小区一路之隔,“再也不愁孩子没学上了!”
据了解,武汉路小学是菏泽经济开发区为打造优质教育资源、解决大班额问题而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与开发区实验小学采取共建模式,共享教育资源,设计小学教学班36个、幼儿园1所,可容纳学生1620人。
武汉路小学的建成投用只是菏泽经济开发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硕果之一。近年来,该区新建高中1所、中小学10所,改扩建校舍28个,建设操场21个。今年,又有华中师范大学菏泽附属学校正式入驻。2019年计划新建学校3所,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
菏泽经济开发区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对国家、省、市出台的惠民政策,第一时间足额兑现到位。
卫生事业快速推进。该区130个社区全部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100%。妇幼保健院、南湖康复养老中心、海吉亚医院建成投用,医专附属医院、同济医学院三甲医院积极洽谈推进。目前,全区拥有各级医疗机构71家,其中二级公立医院2家、民营医疗机构7家、基层医疗机构54家;医养结合体6家;床位数1865张,医技人员数1896人。
一组组数据、一件件事例,见证了菏泽经济开发区各项民生事业齐头并进,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开发区群众分享到的发展红利越来越多,一个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民生工程,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节节攀升。
新闻推荐
12月18日,山东省菏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推进全市棚户区改造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菏建〔2018〕...
菏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菏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