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写生,笔耕不辍——专访著名画家成弘夫

牡丹晚报 2018-10-16 10:19 大字
p>□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振宇

成弘夫,菏泽人,汉族,出生于1938年,中国著名国画家;菏泽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画教研室主任;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

为实现求学梦,承受诸多挫折;大学修的是中文专业,却转身踏入画坛;为了写生,跑遍黄土高原、戈壁大漠,自然风光是激发自己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向前的动力……这就是成弘夫的艺术人生。

艰苦的农村任教生涯

成弘夫的求学路是坎坷的。1959年,他高中毕业后原打算继续深造,但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无奈辍学,先后在原高庄公社王刘庄小学、城关公社赵楼红旗中学、农业中学(张花园附近)、大成庄学校等地,开始了自己的19年任教生涯。

“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难以忘记那些艰苦的岁月。”成弘夫回忆说,在他任教的那些岁月里,人们生活非常艰苦,尤其是在“三年困难时期”,树皮、草根都被吃光了,温饱都是问题。

1978年,已是四十不惑年龄的成弘夫,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再次参加高考。考虑家有妻儿老小无法去外地学习,于是他便选择到菏泽师专中文系就读。

充满人文气息的画作

大学期间,成弘夫虽然修的是中文专业,但是他却钟爱绘画。

“不会玩扑克、麻将、象棋等娱乐项目,美术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娱乐。”成弘夫说。

因为热爱,绘画逐渐成为成弘夫的生活主体。因为有扎实的美术功底,1980年,成弘夫被破格留在菏泽师专艺体系任教。任教期间,他一有时间就去天津美院、天津工艺美院深造学习。

成弘夫有深厚的文学功底、饱经风霜的生活阅历、敏锐的洞察力和驾驭绘画语言的能力,使他的画作富有内涵,充盈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成弘夫的作品 《大山里的孩子们》,画面上铺天盖地的大山,浓重的墨彩,婉蜒起伏的山间小道,小道上那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孩子们,给人联想。说起这幅作品,成弘夫感慨地说:“那是1990年春天,我第一次带学生们去太行山写生,在太行山深处一个前不见村、后不见店的山路旁,见到一间用石头垒起来的小屋里面,有7个小学生在一位不满16岁的小姑娘的带领下,正在朗朗读书。那清脆的读书声冲出石屋,回荡在寂静的山谷中,这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

老树的坚韧不拔精神

成弘夫为了写生,跑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写生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或许是兴趣给我的动力吧!”成弘夫说。

据了解,成弘夫写生最多的地方是太行山和大西北的黄土高原、戈壁大漠。“那些地方,没有人为雕饰,原始、荒凉,但又喷射着壮美的自然力量,谁站在它面前,都会感到自己的渺小,更能激发起斗志。”成弘夫说。

“我特别喜欢画树,尤其是画那些疤痕累累、满身创伤、历经沧桑而郁郁葱葱的松柏和其它古老之树。从这些树中仿佛能折射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仿佛可以看到我的身影。”成弘夫说,他为国务院创作的《长春图》,画面上几株古柏满身痍痕,枝干穿插如虬似龙、柏叶葱茏、生机盎然;再如那幅《生命》作品,画面上老树依然枝繁叶茂。

成弘夫的绘画作品获得诸多荣誉:巨幅国画《长青图》被国务院收藏;作品获第三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与“中国禅佛书画展”优秀奖、作品《黄土悠悠》获中国美协主办的“中亨杯”全国书画大展铜奖;《破晓》获中国美协主办的“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优秀奖;作品《黄土魂》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世纪·中国风情”全国书画大展;作品《大山的孩子们》入选2004年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