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方寸铜镜 看千秋岁月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镜展”在巨野博物馆开幕
博物馆工作人员细心摆放铜镜
本报讯 1月12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镜展”在巨野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遴选清华艺术博物馆珍藏铜镜100件套呈现给观众,旨在让文物说话,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让参观者走进铜镜的世界,体味古人的文明与智慧。
整个展厅按照铜镜发展顺序布展,从四千多年前的多面铜镜到山字镜、纹镜、八菱镜、画像镜等,全面展示了我国自先秦时代以来铜镜发展史。同时也详细介绍了日本弥生时代后,唐代同形镜流入当地,逐渐形成该国纹饰,并在12世纪平安后期成为日本独具民族风格的和镜发展过程。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镜子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我国古代的镜子多为铜制,故称铜镜,亦称镜鉴、青铜照子。正面可鉴容貌、正衣冠,反面多修饰图案、花纹。铜镜的历史可上溯至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对铜镜的需求增加,促进了铜镜铸造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明末清初出现了玻璃镜,清代中晚期,玻璃镜制作工艺日渐成熟,铜镜逐步失去了实用价值,转为艺术品而存在。
此次展览汇集了中国和日本不同时代的铜镜展品100件套,风格迥异,竞相争辉,展现了铜镜的艺术风采。这些铜镜的纹饰图案造型与铭文,浓缩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制作精细,既体现了较高的工艺制作技术水平,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据了解,此次展览展期为三个月。展览期间,巨野博物馆将严格执行防疫政策,观众须凭本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取票,进行实名登记,在入口处经体温测量正常后,出示身份证及山东健康通行码以及行程码,经安检入馆。特殊时期,体温高于37.3℃或高风险所在城市旅居史者,谢绝入馆。观众在参观过程中须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参观时,保持1米以上间距。(文/图 通讯员 谢新华)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允常行川)巨野县田庄镇邹王氏老人因故与家人走散,10多年渺无音讯。近日,其家人在巨野县雷锋义务救援协会的热...
巨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巨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