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老传统,白事“一碗菜” 巨野634个村实现全覆盖,800余名主厨统一培训

农村大众报 2021-03-31 15:24 大字

3月28日,巨野县田庄镇栾官屯村一位72岁的滕姓老人过世。不论是吊丧的亲朋好友,还是帮忙的村民,都是一人一碗大锅菜。“最近四五年,村里的白事一直是这样。”村党支部书记王仰利说。

巨野县从2016年3月在全县推广“一碗菜”,目前已经实现634个行政村全覆盖。

从过去的“杂菜汤”

到如今的“一碗菜”

过去,农村一些地区出现红白事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陋习,既增加了农民负担,也造成了巨大的餐桌浪费。2015年8月起,巨野县探索丧事简办的相关做法,2016年3月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移风易俗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丧事就餐只吃“一碗菜”,每碗菜不超过8元。同时要求简化治丧形式,取消“二次装棺”等。

巨野县麒麟镇前冯桥村是最早试点“一碗菜”的村庄之一。村党支部书记姚元臣介绍说,村里首先起草了《前冯桥村红白事操办指南》,并在村民大会上征求了意见。全村按姓氏家族,每个家庭派一个代表在上面签字。按照签好的约定,谁家先有丧事,新标准就从谁家开始。

由于前期工作做得到位,从2016年起,前冯桥村的丧事都是按照“一碗菜”的新标准,全村没有一户搞过特殊。“现在村里有丧事,亲戚朋友来吊丧,一人分一碗菜,既能吃饱,又不浪费。”姚元臣说。

其实,当地一直有“一碗菜”的历史传统。巨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凤鸣介绍说,通过民间走访调查,鲁西南地区实行丧事“一碗菜”至少有四五百年历史。过去经济条件不好,事主就把亲戚吊丧带来的贡品凑在一起,再掺入素菜、面食一锅炖,一人分一碗,就叫“杂菜汤”,也就是“一碗菜”的前身。

800多名“一碗菜”主厨

统一培训

作为推行“一碗菜”的配套措施,巨野县建立起农村主厨定期培训、体检机制,并为在册的800余名农村“一碗菜”主厨免费定制统一服装。

麒麟镇获麟集村村民冯勋连,做得一手好菜。以前村里有红白事,多数都会请他去当“大厨”。近年来,冯勋连成了“一碗菜”主厨。“原来村里一场红白事,多的有时候要摆100多桌,帮厨都要一二十个人,得花三四万块钱。现在实行丧事‘一碗菜’,找一两个人打下手就行,花费也就两三千块钱。”冯勋连说。

除了厨师,很多村庄还配套建设“公共厨房”。早在2016年,前冯桥村建起白事专用的厨房,锅灶齐全。“现在全村都是一个标准,只有同意‘一碗菜’的标准,村里红白理事会才来给主家办。厨房的水、电、气等费用由村集体负担。”姚元臣说。

巨野县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全国和全省试点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来,当地又把农村红白事定标准、立规矩作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当地把推行丧事就餐“一碗菜”纳入党员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组织农村广场舞队伍带头人给群众发放相关政策“明白纸”,编排移风易俗文艺节目下乡演出。

目前,巨野全县成立了由40余名干部组成的志愿督导组,分别到各镇村督导推行丧事就餐“一碗菜”,先后对1500名村党支部书记和红白理事会志愿者分批次进行专题培训。

杜绝铺张浪费

带动村风民风转变

“以前亲戚朋友来吊丧,要‘坐大席’,本村帮忙的村民也要‘上桌’,每桌不能少于10个菜,烟酒也要上档次的。各项加起来,一个丧事至少两三万元。”担任村支部书记30多年,巨野县田桥镇王土墩村的王光立对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深有感触。

王土墩村是巨野县较早推行“一碗菜”的村庄。“2016年以来,村民全部按照新规定办,没有一户有意见。‘一碗菜’确实让村民实惠了,现在一个丧事全部花费也就四五千元,跟以前相比,能节省两万块钱以上。”

“以前白事一大桌子饭菜,有时候菜吃一半就倒了,馒头咬几口就乱扔,浪费比较严重。”王光立表示。“一碗菜”省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节约的风气,也带动了民风的转变。近年来,王土墩村在垃圾分类、美丽庭院建设、“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方面,推行得都很顺利。2017年,该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巨野县总人口超过一百万,据巨野县民政部门介绍,全县每年过世的老人近7000人,按照一个丧事节约2万元测算,全县丧事简办一项,每年能节省约1.4亿元。

农村大众报记者李伟

通讯员蒋晨曦

新闻推荐

柳林镇:提升乡村“颜值” 打造宜居小镇

走进巨野县柳林镇,榆园、前郝庄、水牛李……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景色成方连片地展现在记者眼前。农村人居环...

巨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巨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