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术到杂技的传承与演变 省级非遗项目“孔楼杂技”掠影

菏泽日报 2020-08-14 09:26 大字

空中吊环

“四龙头”

蹬大缸

单手卧鱼

孔令伟在临沂竹泉村表演(资料片)

巨野县大义镇孔楼村是著名的“民间杂技艺术之乡”,而“孔楼杂技”作为山东省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源远流长。

“孔楼杂技”代表性传承人孔令伟介绍,杂技艺术在巨野的兴起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万历年间,河北沧州两位武术杂技艺人来此收徒传艺,大义镇孔楼村的孔广梅首先拜师。不久,学徒大增,渐成风气,形成了孔楼杂技最初的表演形态。

上世纪三十年代,村民孔繁令、韩仰芝夫妇带领村民辗转于江南打拳卖艺,后结识并邀请江苏籍杂技名家吴凤英来孔楼任杂技教练,又成立“山东胜利马戏团”,对孔楼村原有的武术杂技进行了规范,融会贯通,极大地增加了观赏性,影响也越来越大。他们不但全国巡回表演,还到东南亚各国和欧美一些国家进行商业性演出。

经艺人代代传承和创新,孔楼村的杂技项目已近200个,主要绝活有“高空踢碗”“软钢丝”“蹬技”“车技”“顶杆”等。1968年,村里又成立杂技学校,培养了大批学员,国家杂技团和一些省市杂技团里的骨干都有孔楼村人。

孔令伟的父亲孔祥会是该项目的省级传承人,父亲去世后,他和师兄弟们继承衣钵,不久前成立了巨野县杂技家协会,还开办了两所杂技艺术学校,培养更多的孩子学习杂技,让这些绝技永不褪色。

文/图 记者 时苏建

新闻推荐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现三方受益

本报讯(通讯员田素汉张在允)从7月下旬开始,巨野县利顺农机合作社等9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的巨野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

巨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巨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