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回村一年,他办起两个加工项目 先后带动60多名村民就业,自己累得瘦了20斤

农村大众报 2020-07-08 14:27 大字

王希成和他的传统布艺工艺品。哒哒哒……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电动缝纫机声,20多名工人正在制衣车间内忙碌着,有人缝制,有人剪裁。这间90多平方米的车间,是利用庭院改造的。这也是一年来王希成在村里创办的第二个加工项目。

今年61岁的王希成,从国企退休后,回到了老家巨野县核桃园镇前王庄村。去年7月,他创办起传统布艺工艺品加工厂,今年4月,他又新建一个外贸服装加工点。这两个项目带动村里60多人就业。

“现在60岁以下的几乎没人会做了,再过些年,这些老手艺就失传了。”王希成说的老手艺,是指过去在鲁西南一带,妇女们利用彩线缝制儿童虎头鞋、虎头帽服饰,以及荷包、绣球等饰品。他带领村民做传统布艺工艺品,一方面是为了给村里的妇女找到一条增收渠道,更是为了传承这门老手艺。

王希成看好传统布艺工艺品,还与前王庄村正在发展的旅游产业有关系。这个村子目前保存的百年以上的石头房子有170多处,201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古村落。最近几年,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但村里一直缺少特色旅游产品。

2019年春天起,王希成开始装修家里闲置了十多年的老房子,并购置空调等家电家具,前后投入十多万元。去年7月,他正式注册了寨古村手工艺品厂。由于是纯手工缝制,一件产品卖一二百元,尽管价格不低,但仍供不应求。

经过半年运营,王希成发现,传统布艺工艺品尽管销路不愁,但是产量却很难提高。“一个小荷包,纯手工缝得三天。可如果用机器,就不是那个味道了。咱们的特色就是纯手工。”王希成说。

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村民收入不高,忙活一个月,只能挣千八百块钱。“老手艺不能丢,也不能让老百姓收入太低。得给村民找个收入更高的活儿。”王希成说。

今年春天,王希成联系到嘉祥县的一家外贸服装企业,想在村里开设一家加工点,承接部分服装加工业务。很快,这家服装企业就同意了。

要建服装加工点,必须有车间、机器和技术人员,这些问题也没难住王希成。他把自家90多平方米的院子拿出来,除了一条过道和厕所,其余全部用玻璃罩起来。随后,他又投入十多万元,购置了包括缝制、锁边、打结等六七种不同用途的机器。今年4月中旬,服装加工点正式开业。

“以前在青岛的服装厂工作了七八年,没想到眼下又能干起老本行。而且不用出村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孩子。”34岁的周娟娟说。

“厂家把大部分布料裁剪好,我们拿到村里缝制,再把成品交给厂家验收,验收合格后,厂家发放加工费。钱只要到账,我会在第一时间发给村民,有时候都不过夜。”王希成说。

现在,村里五六十岁以上的妇女大多从事传统布艺工艺品的加工,她们一般把布料拿回家里加工;从事外贸服装加工的,主要是三四十岁的妇女,集中在服装加工车间做。目前,从事外贸服装加工的村民月收入有3000多元。

一年来,王希成给村民带来了两个加工项目,带动60多名村民就业,而他自己却瘦了20多斤。“我现在每月有5000多元的退休金,做这些事不是为了挣多少钱,只是想帮村里做点事,让老百姓多挣点钱。”王希成说。

新闻推荐

唐王街道党建引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巨野河防洪治理拆迁跑出“加速度”

历城区唐王街道巨野河防洪治理工程是省、市、区重点水利项目,也是事关沿河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民生工程。工程...

巨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巨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